2019年7月7日星期日

《敢觀舞台》──藝術是自由的女兒 ——柏林戲劇節Berliner Festspiele 2019 (2019.07.06)

德國戲劇協會統計,德國共有73個戲劇節、143家國立市立劇院以及218家私人劇院,每年上演劇目逾千,戲劇發展蓬勃多元。每年五月舉行的柏林戲劇節Berliner Festspiele更是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主要以德語區(德、奧、瑞等地)為觀賞起點,在十多天的展演時間裡,把「十大劇作」設置為年度演出,重點推出全球表演藝術市場2017Milo Rau《五段小品》Five Easy Pieces),2018年年底香港國際黑盒劇場節公演;2018Christopher Rüping《夜半鼓聲》Drums in the Night亦新鮮熱辣在2019年年初登陸台灣國際藝術節。與其他兩大戲劇節 (: 法國阿維儂戲劇節Le Festival d'Avignon蘇格蘭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都有點不一樣,柏林戲劇節特別標舉專業推介——由大會七位劇場評論人組成評審團,從65個德語城市、418劇作,選出39齣被納入「最具標誌性」(Remarkable)的十大劇作提名和討論。劇評人的專業眼光(每人觀看94121)為柏林戲劇節的藝術水平把關和定調,帶領觀眾探索歐洲先鋒劇場的種種可能,堪為全球表演藝術界的先驅
 
柏林戲劇節2019Prof. Monika Grütters歡迎辭開宗明義——藝術是自由的女兒。在世界局勢、國際關係、文化走向都瞬息萬變的時刻,藝術表達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言說空間,就顯得無比重要。2019年為柏林圍牆被推倒三十周年,表演藝術站在歷史的轉折點,柏林戲劇節2019正好就是一面鏡子,映照並重新思考各種問題。包括人道主義、東西文化的交融在今天的意義;數碼媒體、敘事方法、後網絡文化如何影響當下,一一在劇場舞台上交織。

作為全球矚目的劇場盛事,柏林戲劇節在過去15年皆由the Federal Cultural Foundation支持舉辦,吸引世界各地劇場工作者雲集,觀演之餘亦參與各式各樣交流活動。尤其Stückemarket’s festival programme(一譯「劇本市集」)延續過往不輟發掘、扶植新創作人的傳統,本屆進一步把「劇本市集」開放為全球投稿。另一方面,論壇形式舉行的Burning Issues meets Theatertreffen,着力歸納晚近德語劇場的創作特點,探索表演藝術的未來。論壇設有不同專題和層次的討論,探討特別受關注的議題,如女性、新移民等,部份講座甚至專門以青少年為對象。對於向隅的觀眾,柏林戲劇節也安排Public Viewing,在城市公共空間(場地座落市中心,如Potsdamer Platz)播放「十大劇作」其中三部,一時間戲劇節如水銀瀉地,滲透柏林的每一個角落。明顯地,柏林戲劇節致力檢視自身扮演的歷史角色、積極推廣藝術教育、培養表演藝術的討論空間,創建出普及平台、與世界接軌的視野及高度。
 
最具標誌性的劇藝

事先張揚的「十大劇作」,早在開節前已於官網公告評語。「最具標誌性」意味着德語劇場不論形式和內容的在地發展縮影——2019Simon Stone的《史特林堡酒店》(Hotel Strindberg)Christopher Rüping《酒神之城》(Dionysos Stadt (Dionysos City))David Foster Wallace《無盡的玩笑》(Unendlicher Spaß (Infinite Jest))、《來自霧機廠的女孩》(Girl from the Fog Machine Factory)、《假面》(Persona)、《清唱團》(Oratorium (Oratorio))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Erniedrigte und Beleidigte (The Insulted and Humiliated))、《偽君子》(Tartuffe oder das Schwein der Weisen (Tartuffe))、《惡童日記》(Das große Heft (The Notebook))、《寄宿學校》(Das Internat (The Boarding School))
 
開幕之作《史特林堡酒店》,把舞台一變而為一所酒店的橫切面,呈現種種人物關係固然匠心獨運。萬眾矚目的十小時現代希臘神話馬拉松《酒神之城》,更通過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重新詮釋耳熟能詳的幾個希臘神話。第一幕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第二幕國王阿伽門農與英雄阿喀琉斯、第三幕殺母的厄勒克特拉和俄瑞斯忒斯,最終以球王施丹作結。第一節的普羅米修斯是棟篤笑形式的集體遊戲,盜火的普羅米修斯被吊上半空,不斷被噴白色液體,終成古希臘人像模樣。第二節搖滾音樂會,隨着音樂到激動處,瓷磚砌成的video wall直接被碎成遍地磚瓦。第三節livefeed偷情直播,瘋狂邀請觀眾上台參加派對,舞台上人人飲酒調笑,裸男走來走去。《酒神之城》所實踐的乃是古希臘戲劇與節慶共冶一爐的狂歡世界,最後歸結2006年世界盃決賽的悲劇英雄施丹,當年決賽就在柏林舉行。貪歡一晌,太陽照常升起,悲劇才是英雄的墓誌銘。十小時劇場要展現的,不光是舞台空間的變化,還有時間。舞台是時光機,將悲劇壓縮於一瞬,笑一笑已蒼老。
 
德累斯頓劇團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改編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近三小時都在舞台前沿抽象展演「被欺負和被侮辱」的場景,女孩被蹂躪、住院老人毫無尊嚴地被脫光衣服。舞台盡處白牆/白畫布上,由開場便從零開始「繪畫」瞪着空洞無助大眼睛的孤女肖像。終幕完成,大眼睛直視觀眾心底,悲慘世界的無間地獄,只是舞台盡處黑白潑墨巨畫的註腳。至於巴塞爾劇院的《偽君子》,幾乎完全逆反莫里哀筆下「偽君子」的設定。中休前姍姍來遲的偽君子Tartuffe,造型是一頭豬,也是一位性愛達人,把奧爾恭一家的女眷擺弄得欲仙欲死。拆穿西洋鏡時Tartuffe大聲恥笑這個家庭的偽善,迷戀肉體歡愉,信教只是交易,活該要交點學費。《偽君子》的旋轉舞台及livefeed的設置,使得觀眾在玩具屋般不同角度的偷窺和揭秘得以可能,現場的搖滾樂手唱詞旁述故事或吐露心聲。劇終眾人抒情聲中fade out,人生苦短如走馬燈,誰不是快樂的豬 ?

今日戲劇

著名表演藝術策展人李立亨曾謂,按照柏林戲劇節的標準,中國話劇多不是「今日戲劇」。德語劇場不少已擺脫為劇本服務這個相當「話劇」的操作,「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與「行為藝術」(happening)的邊界亦愈來愈模糊。柏林戲劇節重頭戲「十大劇作」的選拔,很早就反映出這個趨勢。另一方面,歐洲藝術節的視野中,營運者與專業評論人,並非一般認知上的食物鏈環節: 前者是搞手,後者大力宣傳、動員觀眾。相反,柏林戲劇節完整示範了兩者如何同樣站在專業角度和高度,思考「藝術與人」的關係,讓專業審美判斷,打開觀眾的眼睛。目前「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如箭在弦,長足深入柏林戲劇節的文化肌理,考察其藝術取向及思考脈絡,毋寧是華語藝評人當前的任務和挑戰。

原載於《文匯報》文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