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跟珍芳達做健身操?!──談前進進「文本的魅力」(2010. 06)









「劇場與文本」的關係錯綜複雜。有的形體劇場可以完全摒棄文本,讓幾個集體散步的黑衣人在舞台上放任自流;亦有實驗劇場把文本視作救命稻草,依賴的極致乾脆把劇本故事鉅細無遺演一遍,舞台充當書寫讀書報告的白紙,演/寫個汗流浹背不亦樂乎。過猶不及的道理人人明白,如何拿捏「劇場與文本」之間的準繩度,未嘗不是一門學問。剛於上月圓滿結束、由前進進主催的「文本的魅力」演出系列,就嘗試在同一季度串連三位香港劇場導演,分別再現晚近三個歐陸經典劇本,包括夏洛瓦《母雞身上的刀子》、邱琪兒《遠方》和李希特《神級DJ》。

突破詩化溫柔的尖刻

「文本的魅力」演出系列,首先隆重登場的是進劇場《母雞身上的刀子》。《母雞》之前,以「詩化劇場」見稱的進劇場,與文本打交道的經驗已然非常豐富,從吳爾芙卡夫卡狄更斯果戈理杜斯妥也夫斯基聖伯修斯米蘭昆德拉村上春樹到古希臘悲劇卡爾維諾,「文本@劇場」幾成進劇場代名詞。偶有《花魂》、《樓城》在一貫「文本@劇場」以外,先後轉戰神鬼傳說和社會議題,效果亦未如一系列的「文本@劇場」般得心應手。這次進劇場在「文本的魅力」所要處理的《母雞》劇本,同樣出自「老拍檔」蘇格蘭夏洛瓦手筆。援引2007年改編夏洛瓦的《黑鳥》的經驗,進劇場已破格實驗了通過一對男女的「不倫之戀」,來探討社會價值和意識形態。夏洛瓦劇本議題化的傾向濃重,進劇場在正式演出《母雞》之先,即場在牛棚空地演出《母雞》的中文版選段──少婦問丈夫「十萬個為什麼」,丈夫均應之謂「你去祈禱吧」,積極點出關於知識、女性和自我覺醒之間的關係。

陳以珏導演的《母雞》原是一個疑似《菊豆》、《殺夫》的故事。農村養馬莽漢娶來年輕貌美的文盲妻子。在莽漢心中,妻子只是個連看顧馬兒等瑣事也做不好的愚笨女子,作為一個溫存對象她唯一好處只是非常容易控制。及至象徵着工藝知識和現代文明的磨工入村,為少婦沉悶的生活帶來文字和好奇,從自我覺醒到想要擺脫現實,最後一步步走上殺夫之途。進劇場把《母雞》的場景定格在一個如同大圓枱的坐臥空間,劇中幾乎所有合乎規訓的情節,都在當中發生。大背景則懸着無數玻璃瓶子和紙團,地上鋪滿沙子,營造了「人為之物」與「原始之物」的對照對揚。

《母雞》巧妙之處在於「沙中藏鏡」的佈置,「沙中藏鏡」不但暗指從「原始之地」覓得「人為之物」,「鏡子蒙塵」後成少婦學寫字的「紙」,拭抹以後的「自照」也折射出自我認同之意。後來磨工又帶來紙筆,使得幽暗磨坊恍如別有洞天,而少婦在掌握了文字後亦自感可以直接認識神──「每一天我都想知得更多,這樣我就會更親近神」。當少婦在磨工身上一點一滴地認知新世界新事物,丈夫將所有事情都歸結到神明神權,並每每喝令「祈禱吧」,自然令她感到不是味兒。

進劇場最舉重若輕的,還是將應是最JUICY的「殺夫」場面冷處理,反過來用自己最擅長的「詩化劇場」風格,輕巧地在黑暗中掩沒掉。《母雞》中象徵世俗權力、仇視磨工的村民,最後輕易相信了「莽夫出走」的謊言,映襯出「村民作為一種傳統價值觀和規訓之眼」的荒謬可笑。《母雞》中文版選段,其實已精準地標示出劇中幾個重要主題因子──「神權、父權(夫權)、個人、自由」之間的多重拉扯,讓進劇場繼《黑鳥》之後繼續突破詩化溫柔,尖刻地探詢「不倫關係」與「規訓世界」的角力。

冷硬與狂歡的腔調

《母雞》所走的無疑是抗爭的路子,黑暗中有光明。「文本的魅力」第二炮邱琪兒《遠方》,強調了暴力與黑暗的往復循環,末段「嘉年華巡遊」乾脆「化醜為美」,揭示大世界粉飾太平的滑稽感。

《遠方》演前選段為邱琪兒另一個劇本《七個猶太小孩》的讀劇示範,從戰火中小孩的角度探討戰爭掠奪所造成的恐懼和傷害。這不但讓觀眾體味邱琪兒在不同劇作中的文本風格與語言特色,亦預示了劇作家的核心關懷──暴力與孩童。回到馮程程導演的《遠方》,很容易便會發現《遠方》與2008年馮程程鄭煥美潘詩韻梁曉端創作主演的《死亡與少女》異曲同工,彼此同樣通過冷硬與狂歡的腔調,在幽暗中探索個人(以至集體)價值觀的形成,最後分別以「瘋狂性愛」和「嘉年華巡遊」狂歡化畫面作結。

《遠方》的本事演來相當引人入勝,在阿姨家寄住的小女孩目睹屋外的一件「流血事件」。在女孩天真又狐疑的追問下,阿姨才不得不承認披露暴力事件的發生,並着女孩保守秘密。從此「暴力血腥殘酷」在女孩心底落地生根。女孩長大後成為女造帽師,與工作拍檔在生產線上的對答展現出冷硬性格。《遠方》第一段全然是黑暗中阿姨和女孩的對答,空蕩蕩的舞台上只有一張凳子,四目相對的場景釋放出探問和撒謊之間的步步進逼。較為魔幻現實的,卻要數到第二段的生產線場景。由於女造帽師所造的帽子風格華麗浮誇、色彩狂放,生產線上女造帽師和男拍檔冷冷的對答與之造成強烈對比,展現出「華麗為人造,歡樂亦為人造」的深刻諷喻。這部分「承平歡樂」亦與首段暴力誅除異己的極權意志遙相呼應。

關鍵是從小女孩到女造帽師的心路歷程,並沒有花上筆墨交代種種轉折。《遠方》的處理手法傾向割裂跳躍,就是故事中首段的暴力事件,亦要到第三段兩名「大人」互相試探互揭底牌才略見端倪。根據導演的說法,《遠方》的黑色乃有意為之,指向「一個陰沉的世界,一個巨大的管治系統,一個控制思想的機器」。可是,《遠方》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扣連相對鬆散模糊,尤以末段的狂歡化寓言色彩為甚,使得《遠方》「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荒謬和偽和諧,稍欠水到渠成。早於2008年《死亡與少女》的有關評論,已然探討過類近的風格化問題,畢竟馮程程酷愛的「先冷硬後狂歡」的抑揚之間,亟需在結構佈置上找到折衷。依照目前的處理,導演想要指向的「世界大戰」隱喻,亦難免被視為純粹的貓步時裝秀。

密集冗長浮躁的對話狀態

「文本的魅力」第三炮《神級DJ》,在題材上應該是最易吸引眼球,引起觀眾共鳴的時尚之作。在「娛樂至死」的媒體世界,加油添醬搏上鏡搏出位的「真人騷」無日無之。《神級DJ》在宣傳上亦慷慨展露男女裸體側影,結果亦為觀眾帶來「勁辣勁激」的較高期望,寄望從而開展出深刻的社會批判等等。陳志樺導演的《神級DJ》明顯非常想要傳達當中的「浮誇」媒體化狀態。原為另類DJ和過氣VJ的男女主角將生活空間放上鏡頭,然後以三千元一小時的酬勞在網上直播生活點滴(原作者李希特來自德國,三千元相信為歐元),並且可以自由決定鏡頭的開關時間。男女主角為增加戲劇性和可觀性,在鏡頭前不斷表演談吵架、傷心、烹飪、親熱、講數、宣傳商品、變換造型、談論生育大計等等。逐漸地男人公混淆真假,甚至挖出童年創傷向「枕邊人」真心傾吐,最後更走上不能再溝通的死胡同。

《神級DJ》無疑極力重現這種「弄假成真」的浮躁狀態。正如《瘋狂的石頭》就是想用浮誇的語言和畫面,突顯中國大陸的瘋狂現實(成效也人言人殊)。然而,《神級DJ》原文中的用詞用語如「摸我」、「X我」、「X你」等,移植到中文版時未免古怪別扭。演員在處理一連串密集冗長又情緒化的浮躁對話和場景氣氛,又略顯生硬。筆者甚至對《神級DJ》的演出語言和演員,應否沿用外語和外籍演員大感困惑。當然,實驗劇場的精神恰恰在於其試驗性,「劇場與文本」之間能否水乳交融,在原劇本題材風格與導演的手法取向外,演員的考慮、語言的取捨運用和地域文化差異,亦是實驗成果的關鍵。這方面有「雙語劇場」背景的進劇場,在《母雞》中選取外籍演員英語演出,實驗風險可能是次「文本的魅力」一二三炮中最低的一齣。紀文舜更憑《母雞》奪得「第二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

凡事大概「有辣有唔辣」,就是因為所謂的「風險」和「未知數」,實驗才會如此引人入勝。歐陸文本與本土劇場的對碰交流,相信是前進進多年實驗深切體會下的實踐路線。這當然不是說弄來「舶來品」就能打遍天下,也不是跟珍芳達做健身操般「照辦煮碗」,而是需要更大的膽識和創新的智慧。對於前進進下一季度「文本的魅力」PART TWO,我們還是充滿期待的。畢竟引入另一地域另一緯度的聲音視角,未許不是有效地自我清理和前進的「他山之玉」。


原載於《文化現場》第二十五期(香港),頁40-41。

ps. 篇稿係5月中交的, 完完全全唔記得自己寫過d咩, 今日再睇, 竟然好似睇緊第二個人寫的稿.

《詞話詩說》--經典(2010.06.29)






朋友為籌備年底婚禮白了少年頭,抱怨買樓搬家擇日問卜酒家試菜婚紗攝影新娘化妝美容瘦身燙金囍帖中西禮餅一系列待辦項目,儼如三項鐵人耐力賽挑戰人類身心極限。我且安慰道,我另有朋友為了籌備聖誕節在陽明山莊舉行的婚禮,足足花上了兩年光景!在平均花費二三十萬來搞婚禮的香港社會,看來無論世道怎麼轉變、經濟如何疲弱,婚禮總是這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一回事。這時候,我就不禁想起林海峰〈經典〉中的趣怪婚宴場面。

林海峰其實是香港非常獨特的一位「唱作詞人」。在軟硬天師以外的單飛唱片,林海峰每每以口語入詞,並包辦大部份以至全碟歌詞。2005年,《三字頭》大碟講出「男人三十」的成長心聲。2008年,《我哋大家》以零八北京奧運大事件為前提,藉着「籌款歌」模式去反諷大合唱歌和羣眾心態,並保留〈獅子山下〉雄偉正派萬人同心政治正確的感覺,將香港、未來、經濟、困難、美好等一切惡搞為啦啦兩字,獅子山下且共濟,求求其其繼續唱。2009年,林海峰《Yes, i…do》更衝着劉華等「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的秘密結婚娛樂猛料,圍繞婚禮戀愛寫出一幅幅嘲諷漫畫如〈Yes, I Do〉、〈經典〉、〈我要愛死方大同〉等抵死歌詞。

其中我特別鍾情〈經典〉。〈經典〉是《Yes, i…do》中最明刀明槍移植婚宴罐頭旋律「等燈鄧鄧」、並置於全曲首尾的一首歌曲。〈經典〉鬼馬和無厘頭地笑談婚宴的種種細節──「今晚刻大家握手猛講祝福變得親善/不相識大小嘉賓讚她今晚靚得驚艷/一身金手鈪頸鏈金牌掛面/金燒豬突然識飛天/一班班舊的街坊變身閃閃貴賓出現/手鬆松「掉」低一千歎碗頂級翅撈伊麵/分開的親戚今晚竟然碰面/家家喜萬年拍照片」──極寫婚宴中大批陌生人「被逼」擠出笑容重逢相認的古怪場面。婚宴中同時必須偽裝熱情、稱讚滿身金器的新娘漂亮和出現金燒豬大排筵席等「指定動作」。不少親友街坊在做了「人情」後更惟恐吃虧,非常積極的在「入席」前,自行「柯打」魚翅撈麵或蟹肉伊麵等貴價小吃。這令人不禁想起,張愛玲在《鴻鸞禧》中的刻毒文字──「結婚那天還下雨,婁家先是發愁,怕客人來得太少,但那是過慮,因為現在這年頭,送了禮的人決不肯不來吃他們一頓。」

林海峰〈經典〉也寫出神來之筆──「白婚紗西裝加愛神催一催戀愛運/囍宴有法術能令你的世界冇地震/有一啤心上人改寫千億萬人/令這個晚上人人大變身…咪高峰順手拎起佢口吸吸你都感動/囍帖街係咁走音你都歡呼拍掌轟動/今晚刻乾一乾杯一場美夢/好姊妹突然挺挺胸」──部份婚宴參與者都視婚宴為充滿希望的「求偶勝地」,尤其身為姊妹團的中女們更不惜挺胸收腹,以博收視飆升!而在婚宴中聽到新人或來賓獻唱〈囍帖街〉的,相信也是不少人的親身經歷的詭異場面。事關〈囍帖街〉的歌詞內容正講述一段感情的消逝,卻往往因為「囍帖」二字而被誤以為是歌頌婚姻的!林海峰正好用了「囍帖街係咁走音你都歡呼拍掌轟動」,來幽了不求甚解的獻唱者和聽眾一默。

類近的情況亦出現在張學友國語名曲〈祝福〉身上。填詞人丁曉雯自謂〈祝福〉原是講述朋友愛人離別中互相祝福的悲傷情境,可是現實中亦有粗心大意的新人,在婚宴上滑稽地高唱此曲,完全漠視詞中「傷離別」的離愁別緒。

林海峰在〈經典〉的冷眼觀世情的確絲絲入扣,精緻有趣。我個人認為當中最有智慧的還是歌名〈經典〉的設定。所謂「經典」自然不是指《羅密歐與茱麗葉》、《亂世佳人》、《論語》、《紅樓夢》等文學或哲學經典。林海峰所描述的「經典」,其實是一種永恒不變、約定俗成的主流價值觀。這種世俗價值觀包括結婚必須大宴親朋珠光寶氣酒過三巡嘈喧巴閉,哪怕再無聊再庸俗再形式主義,依然永遠有人心甘命抵樂在其中。彷彿沒有搞過婚禮就如同沒有結過婚一樣,「經典」的作用就是如此,正如沒有看過金庸還懂什麼武俠,沒有讀過張愛玲亦舒還談什麼戀愛,沒有聽過林夕黃偉文還唱什麼歌?

多得〈經典〉,再次提醒我「婚禮統籌」是如何成為2010年最為人趨之若騖的新興行業。也祝福我的朋友,在完成三項鐵人耐力賽後,有個開心甜蜜的婚禮。

〈經典〉

主唱:林海峰
作曲:Swing
作詞:林海峰
編曲:Swing

今晚刻 大家握手 猛講祝福 變得親善
不相識 大小嘉賓讚她今晚靚得驚艷
一身金手鈪頸鏈金牌掛面
金燒豬突然識飛天

一班班舊的街坊變身閃閃貴賓出現
手鬆松「掉」低一千歎碗頂級翅撈伊麵
分開的親戚今晚竟然碰面
家家喜萬年拍照片

白婚紗西裝加愛神 催一催戀愛運
囍宴有法術能令你的世界冇地震
有一啤心上人 改寫千億萬人
令這個晚上人人大變身 花仔變大人

咪高峰順手拎起佢口吸吸你都感動
囍帖街係咁走音你都歡呼拍掌轟動
今晚刻乾一乾杯一場美夢
好姊妹突然挺挺胸

白婚紗西裝加愛神 催一催戀愛運
囍宴有法術能令你的世界冇地震
有一啤心上人 改寫千億萬人
在這個晚上劉華做嘉賓

甜到你震 唔駛避孕 弟兄乾杯三生有幸
姨媽姑姐 部長親戚 大家歡呼等你濕吻

白婚紗真胸的女神 拋花拋俾姓鄧
主角最美麗贏盡喝采你吻我又吻
說一生的誓盟 多麼經典動人
在這個晚上童話就誕生

唔襯到襯 等燈鄧鄧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2。

PS.下周預告:林海峰〈我哋大家〉。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乞丐王子(2010.06.22)



上回談過「樂壇長毛」周博賢在〈阿曼的球場〉,如何藉足球與貧童之間「遙不可及」的關係,處境化第三世界國家的慘況。周博賢社會觸覺敏銳,敢於書寫各式各樣的社會時事題材。近月香港社會形勢波譎雲詭,周博賢也先後寫出指涉菜園村的〈石徑〉和寫於516公投前夕的〈女兒雄〉。其中成績較為突出的,則要數到談網絡紅人「犀利哥」的〈乞丐王子〉

流浪漢露宿者,似是近年異軍突起的香港流行歌詞題材。早年雖有向雪懷的〈拾荒者〉和鄭國江的〈東方之珠〉,詞壇創作大勢仍未直接觸及流浪漢露宿者一類社會邊緣人物。2006年周博賢〈愁人節〉打開了關顧弱勢社群的詞風新一頁,同期李峻一〈宇宙大王〉亦抽繹了八十年代卡通片集《IQ博士》中宇宙大王的人物特性,盛載起大城市中流浪漢的非主流價值面貌。最近阿Y〈紙箱國〉以「瞓天橋底」的露宿者自我剖白,質疑世間功利的愛情觀。周博賢〈乞丐王子〉更鎖定「犀利哥」的非典型個案,審視「犀利哥」「被成名」背後的病態社會心理。

2010年2月,一位網友隨手拍下兩張「寧波帥丐犀利哥」的照片,讓「犀利哥」程國榮一夜之間成了網絡紅人。他的照片以混搭服裝憂鬱眼神,驚現網絡秒殺觀,被網民稱為「犀利哥」;「犀利哥」風潮更席捲中港台日,甚至被英國媒體報道。與此同時,「犀利哥」悲慘遭遇、患上精神病的來龍去脈亦被揭露。一夕爆紅網絡的「犀利哥」被家人接回家後,才知道其妻和父親在尋找他的途中已遇車禍身亡。後來「犀利哥」因過人名氣受聘於順德碧桂園時裝表演隊,最新消息則是「犀利哥」與家人出席電視節目時,受驚發抖拒絕現身上台!

對於「犀利哥」這個傳奇人物,周博賢〈乞丐王子〉首先描繪出他的奇異打扮和被發現時精神狀態,十足受傷小動物──「披搭著污穢破碎故衣/執拾著棄置膠袋似失理智/那灰黑眼窩憂鬱帶點失意/生活在下層談何容易/坑伴饅頭被浸濕都不介意/耐性進食不放肆」。然後,筆鋒一轉就談到「犀利哥」的「被成名」經過──「突然被世界注視千萬次/留言像諷刺/衣著具創意/人氣飆升不止」。詞人一針見血地點出,人們其實並不真正關心這個「討最低工資都不可以」的窮人,只是把「犀利哥」視作茶餘飯後的消費對象──「他身處赤貧有誰會在意/他身世永被當玩笑玩意/他心理變異還是理智/為何全沒鬥志/變餐桌間的事…為何隨地上廁/要窺探得個知」。

作為浮躁社會集體「圍觀」的病態心理下的「被成名」個案,「犀利哥」為大眾帶來並非關顧弱勢、反思社會不公義的啟發,反倒是一系列排山倒海的「哥們姐們」紛紛登場,如三輪哥煙卷哥低碳哥勝利哥奔跑哥雪碧哥力量哥小說姐鳳姐著姐等無日無之。充當社會展品的「哥們姐們」,並沒有扭轉嫌貧愛富的社會大勢,正如〈乞丐王子〉的感喟,如果現實生活中出現「犀利哥」這樣的一個乞丐,相信大家還是會對之退避三舍的。「犀利哥」的可愛和吸引,或許只能存於媒體中那些安全適當的距離──「可是現實拿窮人歧視/爭逐上游沒契機灰心喪志/受壓過度失理智…他穿梭鄉鎮每日拼命試/找生計過活卻遇上敵意/身邊每位眼光懷疑/憎厭這男兒/討最低工資都不可以」。

以詞論詞,〈乞丐王子〉在一些遣詞用字上未許沒有斟酌之處,如「乞男兒」一詞稍見怪異,相信是遷就旋律刪減字彙的結果。然而,〈乞丐王子〉從「犀利哥」的人物形象身世故事出發,最後落實到對社會集體病態心理的鞭撻,再一次表現出周博賢深刻的社會批判眼光。與其說〈乞丐王子〉繼承了〈愁人節〉以來談社會弱勢的獨特題材,毋寧說〈乞丐王子〉其實延續了周博賢在〈姿色份子〉、〈開卷快樂〉、〈字裡行奸〉揭露社會歪風和病態價值觀的尖刻批判路線。因此〈乞丐王子〉要談的根本就不是「犀利哥」的故事,而是在「圍觀」「犀利哥」的千千萬萬個你我他。

〈乞丐王子〉

主唱:周柏豪
作曲:周博賢
填詞:周博賢

披搭著污穢破碎故衣
執拾著棄置膠袋似失理智
那灰黑眼窩憂鬱帶點失意

生活在下層談何容易
坑伴饅頭被浸濕都不介意
耐性進食不放肆
充當瘋漢半輩子
給笑太過癡
突然被世界注視千萬次
留言像諷刺 衣著具創意
人氣飆升不止
他身處赤貧有誰會在意
他身世永被當玩笑玩意
他心理變異還是理智
為何全沒鬥志
變餐桌間的事~

他一切照舊每日繼續試
找生計過活卻未太如意
身邊每一個都介意
這個乞男兒
討最低工資都不得已
Oh~

出身清苦無財無人事
低學歷卻有不死鳥的意志
每天工作擔舉洗刷都可以

可是現實拿窮人歧視
爭逐上游沒契機灰心喪志
受壓過度失理智
充當瘋漢半輩子
給笑太過癡
突然被世界注視千萬次
留言像諷刺 衣著具創意
連遠方鄉親也知

他身處赤貧有誰會在意
他身世永被當玩笑玩意
他心理變異還是理智
為何全沒鬥志
變餐桌間的事

他一切照舊每日繼續試
找生計過活卻未太如意
身邊每一個都介意
這個乞男兒
討最低工資都不得已

世態詭異
雖耕種肯去試
期望會結果實幼稚
即使滿腔戰意
永不躲懶實幹過日子
因果已前後倒置
滅貧仍沒有法子

他多悲慘哪有誰會在意
他身世秘密當玩笑玩意
他心理變異還是理智
為何隨地上廁
要窺探得個「知」

他穿梭鄉鎮每日拼命試
找生計過活卻遇上敵意
身邊每位眼光懷疑
憎厭這男兒
討最低工資都不可以
Oh~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4。

PS.下周預告:林海峰〈經典〉。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這個展覽叫張愛玲(2010.06.20)




黎海寧舞蹈劇場《雙城記─香港‧上海‧張愛玲》‏是一齣試圖「集大成」的舞蹈劇場。除了因為《雙城記》脫胎自台北越界舞蹈編排《愛玲說》的緣故,保留了若干台北版原創畫面;也要考慮到遠赴上海世博展演在即,使得《雙城記》必須顧及種種大中華以至國際觀賞因素,不得不顯露「集大成」的一面。此外,所謂「集大成」也在於《雙城記》在在都想要覆蓋幾個重要的核心元素──香港、上海、張愛玲(其人其書)、舞蹈、劇場。

最美一幕還未揭幕,場刊內已隆重其事地附上一文本節錄,把與演出有關的張愛玲小說段落中英對照羅列在觀眾眼前,由這些文本所支撐的「張愛玲」,才一段段在葵青台板隆重登場──

《雙城記》的首一二三段舞蹈均設置為「張愛玲」的獨腳戲。且在舞台中央放置沙發一張,再圍繞沙發組構出種種舞蹈場面。首段舞者喬楊着力表現出對於「假髮」欲言又止、欲拒還迎的矛盾心理。「假髮」的形象風格傾向成熟婦人的意思,很容易便令人聯想到張愛玲對母親的複雜情緒。正如張學的剖析,張愛玲心底的理想人物其實是破除傳統、出洋留學的乃母,同時亦由於父母離異對母親充滿了疏離感覺。另一方面,舞者喬楊不斷扯下戴上「假髮」,亦意味着張愛玲對時光飛逝年華老去的抗拒,與暮年仍非常注重外表的張氏瑣事遙相呼應。

《雙城記》首一二三段在舞蹈上均相當貫徹,讓身穿旗袍的喬楊,用速度、細緻動作和抗拒姿態等,表現出張愛玲式「強悍」。當中饒有興味的,還有一二三段所採用的不同「劇場技法」,包括首段在「假髮」場口,配上用上海話唸出張氏小說文字的收音機廣播聲音;次段則播放已故的羅曼菲女士、用英語讀出張氏歷年不斷東遷西移於世界各國的地址,曲折地展示「到處是她的家」的飄泊離散一面。第三段更用上了廣東話以倒敘形式唸出張愛玲的生平,從1995年洛杉磯病逝到1920年於中國誕生,均鉅細無遺地唸上一遍,為全劇揭開序幕。

沒錯,《雙城記》的確要在首三段的「生平」過後,才昂然進入張愛玲文本世界。第四段赫然出現了《傾城之戀》「天荒地老」的經典場面──由男女舞者在台左的一堵灰黝黝的古老城牆邊,把淺水灣的范柳原和白流蘇演繹得哀怨悱惻、難捨難離,也就是《雙城記》宣傳海報上男女如同跳探戈的糾纏姿態。這裡用相對暴烈、死去活來的身體語言,流露出淺水灣中范柳原白流蘇的男女舌戰/暗戰的心理狀態。不過略顯突兀的,還是《傾城之戀》後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男女舞者上場前,已率先播放出時代曲〈玫瑰玫瑰我愛你〉,提醒觀眾將會講述《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故事。可是寫於六十年代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似與張愛玲1944年的作品《紅玫瑰與白玫瑰》格格不入。更奇異的是,舞台上冶艷紅玫瑰形象刻板,與張著中紅白玫瑰成長轉變,拒絕和遠超男人想像定型的說法未能連成一線。且看張愛玲如是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去年中國國家話劇院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導演田沁鑫就以細膩的女性觸覺,別出心裁安排兩位演員分演同一角色,即台上同時有紅白玫瑰各二位,展現出男性想像與女性複雜多變之間的落差。

「生平」、「小說」之後,《雙城記》才真正通過擅長的藝術形式形塑出「黎海寧眼中的張愛玲印象」。這時候,首段出現過的沙發再現,成為舞台上凝聚眾人的核心。沙發上有女舞者二位,分別為女人和女孩。舞蹈設計是女孩努力要坐到女人身上,女人卻千萬個不願意把女孩擠開,兩人就在沙發上黏黏連連追追逐逐。兩者儼如「少年張愛玲」與「晚年張愛玲」之間的拉扯。參照《小團圓》的折射,這段將「老張」對「少張」種種愛恨交纏表露無遺。及後埃克里薩堤〈只要想你〉和東北二人轉〈紅月娥作夢〉音樂響起,出現了「老張少張」的變奏。這一段的標題雖被標舉為「生命是華麗的袍子」,卻更貼近張氏名篇〈洋人看京戲及其他〉的說法──沙發中的男人拼命要給女人穿上袍子,女人則抵抗着要脫下,彼此又周而復始的糾纏不清──「用洋人看京戲的眼光來觀光一番罷。有了驚訝與眩異,才有明摻,才有靠得住的愛。為什麼我三句離不了京戲呢?因為我對於京戲是個感到濃厚興趣的外行。對於人生,誰都是個一知半解的外行罷?」對於女人,男人都是個一知半解的外行?!

沙發部分還有一幕「全家福」的布置,十四位舞者通通擠在沙發上擺甫士,呼應了《雙城記》所載文本節錄《第一爐香》的「她在人堆裡擠着,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張氏的疏離不群,《雙城記》反而用人群去映襯。人群逐漸散去後只剩下男舞者從台右獨舞至台左,最後再由女舞者由舞台中心獨舞為終章。分別彰顯了《對照記》張愛玲對血緣血親的看法,「最後的貴族」要終結於張愛玲的「女體」──「我沒趕上看見他們…他們只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裡,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

《雙城記》無疑動用了所有的資源和可能描繪出「黎海寧眼中的張愛玲印象」。既要兼顧中港台、張愛玲、舞蹈、劇場的情況下,《雙城記》有意無意要事先交代一系列並不是很「自己」的東西,要到相當後面的「沙發部分」,才見靈光閃現。彷彿葵青舞台倒像是個展覽場而非舞蹈劇場,而,這個展覽叫張愛玲。


原載於《文匯報》藝粹版,頁A23。

2010年6月15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阿曼的球場(2010.06.15)



(圖:世盃的球場)









四年一度世界盃開鑼,我一直盤算着《詞話詩說》該怎麼藉着流行歌詞來談談世界盃和足球。在流行詞海打撈,以足球語彙入詞的並不罕見,2007年李峻一〈電燈膽〉就有「他日你們完場時/入替也不難」的語句。「入替」原是後備球員被換入球場代替正選時,旁述員所慣用的動詞。身兼足球評述員的資深詞人潘源良,更在〈人牆〉一曲以「可惜這世界像片圍牆/牆頭人在看」極寫主人公與愛人之間的無形隔閡。而真正有「應節」成份指涉足球和世界盃的,就要數到李克勤〈球迷奇遇記〉和黃偉文〈二人世界盃〉。

1998年法國世界盃,李克勤(寫詞及主唱)的〈球迷奇遇記〉鬼馬佻皮,不但突破了林振強在1990年世界盃主題曲〈理想與和平〉中歌頌競賽拼勁、國際友誼的寫法套路;〈球迷奇遇記〉還加上〈義勇軍進行曲〉和RAP的元素,把「起來起來起來起來/今晚大家不想去街/(RAP)朗拿度個光頭就好可愛/施丹都有個地中海…等多四年咪要好耐!」唱至街知巷聞。(〈球迷奇遇記〉後來收錄於2006的李克勤世界盃唱片專輯《我著十號》。)及至2002年美國世界盃,黃偉文寫給TWINS的〈二人世界盃〉,才細部描寫足球賽事中的攻守進退,勾勒出「情場裡比賽/猶如世界盃」的戀愛戰鬥格局。在種種「足球詞」的書寫中,周博賢的〈阿曼的球場〉便可說是異數了。

周博賢是過去五年唯一成功突圍的新晉詞人。身兼曲詞編監的周博賢在2005年踏足詞壇,在謝安琪《Kay One》已填寫全碟一半以上歌詞,實踐多樣化歌曲題材。「周博賢+謝安琪」組合,為不少聽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聽賞經驗,也為周博賢帶來「維園阿伯」、「樂壇長毛」之稱。作為流行曲詞創作人,周博賢在謝安琪以外還有更多方面的嘗試。如2008年為洪卓立寫出探討遺棄及虐待寵物的〈三腳貓〉、談通脹下小市民生活的〈愛在通脹蔓延時〉等。其中尤以香港流行歌詞中,少有談及第三世界貧童及世界足球的〈阿曼的球場〉,最值得一談。

從旋律來說,〈阿曼的球場〉彷彿是一首節奏輕快的勵志歌。可是,歌詞內容卻一點也不輕鬆,甫開首便點出第三世界貧童阿曼的處境──「阿曼是位只得八歲小傢伙/身處鬧旱災的索馬里/體重秒秒下降/恐怕在最近數日半點湯水未沾過/每日曝曬在做廢紙的村莊/分秒徒然地過/身體早已虛脫得要晃…」然後,鏡頭轉而描寫奄奄一息的阿曼,只有憑藉想像中的快樂驅去痛楚。在他小小世界中,快樂只是再簡單不過的踢球玩樂──「想像在球場內踢波/和隊友合力攻對手的網窩相擁唱歌/不再害怕日曬下那火燙」。

很多喜歡足球的朋友都應聽說過,世界未來的足球資源在第三世界國家。不少出身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年輕人,都願意投身世界足球工業改善生活,往往先登陸荷甲法甲再找尋機會。近年,四大聯賽中亦出現了不少膽正命平、身體條件出眾的第三世界球員。而〈阿曼的球場〉則倒過來把焦點放在索馬里貧童身上,阿曼連泰利C朗都不曾聽過,更遑論藉着足球改變命運,生活中「只知醫生叫拉馬桑/每週叫拯救隊探望/週中靠意念驅走痛楚」。這裡寫出了金錢打造而成的足球工業,與人間地獄索馬里之間的巨大落差。在令球迷會心微笑的足球術語(「英超鐵漢」、「狀態好入球成狂」、「週中」等全為足球評述術語,如一周兩賽即被描述為「週中開快車」)外,領略到世上還有值得關注的赤貧之地。

根據周博賢的說法,〈阿曼的球場〉主要想講第三世界貧童的慘況,而非直指世界足球工業的問題。然而,當世界足球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東西,好像從電視轉播就可以看得到英超西甲、打開報章就可以看到足球消息及博彩賠率;這對於一個快要因饑餓離世的貧童來說卻是多麼遙遠,甚至連踢球的力氣也沒有。貧童的世界沒有足球場只有龜裂的地面,只能通過幻想自己在綠茵場上踢球時聽到家人、朋友的歡呼聲來得到。

其實,〈阿曼的球場〉中所寫的貧童或饑餓兒童的生活點滴,自然不僅僅是要煽動聽眾惻隱。當中正引領着我們思考我們所處身的世界。正如世界盃開鑼前夕,媒體就出現了〈不被看見的世足夢──南非性工作者與市井小販的憂愁〉、〈揭開足球、揭開南非〉等發人深省的NGO社會調查報告。如果說足球為人帶來歡樂,作為球迷,我更希望足球能讓人放眼世界、進而消除社會的剝削和不公義,人類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阿曼的球場〉


主唱:洪卓立
作曲:藍奕邦
填詞:周博賢
編曲:周博賢

阿曼 是位只得八歲小傢伙 身處鬧旱災的索馬里
體重 秒秒下降 恐怕在最近數日半點湯水未沾過

每日 曝曬在做廢紙的村莊 分秒徒然地過
身體早已虛脫得要晃 再不了解何謂快樂
只懂靠意念驅走痛楚

想像在球場內踢波 和隊友合力攻對手的網窩
相擁唱歌 不再害怕日曬下那火燙
遍地綠油油任意闖 沒有龜裂沒有乾涸的江河
張開耳朵 聽到父母共友伴喝采 齊疾呼高歌

泰利 是英超中鐵漢子一個 C朗 狀態好入球成狂
一種球壇巨星 俘虜大眾像世上未見識這幾個

可是 像阿曼這瘦削小傢伙 一概未問及過
只知醫生叫拉馬桑 每週叫拯救隊探望
週中靠意念驅走痛楚

想像在球場內踢波 和隊友合力攻對手的網窩
相擁唱歌 不再害怕日曬下那火燙
遍地綠油油任意闖 沒有龜裂沒有乾涸的江河
張開耳朵 聽到父母共友伴喝采 齊疾呼高歌

盼有日球場內踢波 和隊友運動雙腿擊倒對方
相擁唱歌 不再害怕日曬下那火燙
遍地綠油油任意闖 沒有龜裂沒有乾涸的江河
張開耳朵 聽到父母共友伴喝采 齊疾呼高歌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A32。

PS.下周預告:周博賢〈乞丐王子〉。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從小克〈一支得啩〉說起(2010.06.11)













有說塗鴉是自由世界的表徵,在沒有框框、什麼都可以的情況下,可以堂而皇之將自己所思所感示眾。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來,「網絡改編詞」可能也有儼如塗鴉般自我發聲的意思。所謂「網絡改編詞」,往往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曲旋律上,譜上諷刺時弊或自我抒發的文字內容,然後借助網絡無遠弗屆的力量,來達致立竿見影的傳播之效。如較早前調寄〈電燈膽〉的〈慳電膽〉、脫胎自〈富士山下〉的〈富豪山下〉和改編自〈陀飛輪〉的〈窮飛龍〉等等。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最近紅遍YOUTUBE和各大交友網站的〈一支得啩〉。

由漫畫家小克操刀的〈一支得啩〉,改編自林夕年度力作〈一絲不掛〉,為響應本年5月31國際無煙日而寫就的「戒煙歌」。在短短十日之間,網上點擊率已超過二十三萬人次,遠遠拋離同期的「網絡改編詞」。〈一支得啩〉的廣泛流行,固然得力於漫畫原載電台推介、陳奕迅拔刀獻唱;關鍵的是,小克的改編詞既嬉笑怒罵地講出戒煙者心聲,小克「一條龍服務」的手繪漫畫更惡搞了官方沙畫(〈一絲不掛〉)MV──把沙堆形塑成向上飄的煙圈,主人公就在煙圈的漩渦中深陷翻滾,配上「煲煙詞」更維肖維妙──「誰當初想擺脫薄荷煙感受/過後誰人在遙控煙癮裏浮遊/食到呼吸困難才知變心癮毒咒/這煙蒂其實說到底還拿捏在手/不食不慣只等我給衛生署長擒獲/志明春嬌多仰慕戲中千嬅文樂….」

如果從晚近自日本掀起的「惡搞文化」說起,便會發現所謂「惡搞」,原是未必帶有惡意,反而在文化上往往另有啟示。「惡搞」一般指對嚴肅主題或已存在的形式、概念,再加以解構改造,從而建構出喜劇或諷刺效果,甚至對原先的意義和作用產生反噬和顛覆力。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佈,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種手法。「惡搞」一詞來自日語的Kuso,是一種經典的網上次文化,由日本的遊戲界傳入台灣,成為了台灣BBS網絡上一種特殊的文化,再經由網絡傳到香港和中國大陸。

香港「惡搞改編詞」,同時也是香港社會形勢波譎雲詭的倒影。在嘲諷特首失言的〈慳電膽〉和反映社會貧富懸殊的〈富豪山下〉和〈窮飛龍〉之先,2007年的「網絡改編詞」〈福佳始終有你〉,已率先攻陷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主題曲〈始終有你〉,後來又有後續惡搞如〈煲呔搵工靠你〉和〈整死香港有你〉等。同年北京奧運倒數一周年主題曲〈We Are Ready〉,更先後被惡搞成〈2010 We Are Ready〉和〈福佳,We Have Money!〉,諷刺香港邁向普選舉步維艱。

據知情人士透露,不少「網絡改編詞」其實出自現役詞人之手。身為市民大眾一份子,自然希望藉着自己一門得意「手藝」不平則鳴。除了指涉現實陟罰臧否,亦可抒寫在主流詞壇未能「見街」的題材,如〈窮飛龍〉就正好講出社會青年在職貧窮,面對「張廿蚊」、最低工資的窘境等。另一方面,「改編詞」作為新晉詞人自我磨礪的必由之路,也有人認為「網絡改編詞」,其實肇始於當今主流詞壇的重要詞人愛往高深裡寫,偶爾艱澀難懂。「網絡改編詞」正好填補了大眾對於流行歌詞,想要聽得過癮、容易上口的心理需要。正如林夕〈一絲不掛〉借鑒自《楞嚴經》佛偈,必須咀嚼再三才得箇中三昧。小克〈一支得啩〉講煲煙煙癮寫開枱打雀,的確令不少聽眾大呼過癮──「誰在摸我肩膊或是其實沒打牌觸覺/無奈欠一根煙似絕章一索」──甚至連「打牌搭膊頭唔老黎」的民間世俗小迷信也不介意照顧周到,自是博得熒幕前普羅網友一粲。

原載於《信報》文化版,頁51。

2010年6月8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不可含怒到日落(2010.06.08)



















孫耀威〈不可含怒到日落〉是一首典型的周耀輝作品。

周耀輝作品的第一個「典型」,首先是「聖經」故事的轉化。曾經是基督徒的周耀輝,可說是香港流行詞壇中,較為積極援引轉化「聖經」典故用語的詞人,並每每意在言外。如〈萬福瑪利亞〉的副題為「銅鑼灣的日與夜」,投射聖母瑪利亞「不婚而孕」的事蹟談都市夜遊少女;〈哪裡會是個天堂〉借用「天堂」概念反詰現實千瘡百孔;〈你真偉大〉乾脆把「聖詩」的經典曲名,演繹為前九七時期中港(父子)關係的疑惑探索。晚近周耀輝的「宗教修辭」略見惜字如金,偶然才有周系簽名式散見於〈舌尖紋了瑪利亞〉、〈蛇〉、〈一個人的福音〉、〈不可含怒到日落〉等。其中寫給孫耀威的〈不可含怒到日落〉,已是周耀輝較明刀明槍以「金句」入詞的作品。

「不可含怒到日落」出自《以弗所書》四章26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生氣是人之常情,尤其眼見不平的事,難免情緒激動容易發怒。「聖經」的教訓並沒有禁止人生氣,卻警醒不可任由憤怒蔓延爆發,尤其禁止含怒到日落。「不可含怒到日落」,乃是勸導人要在日落以前,把一切的怒火熄滅。否則怒火蘊藏在心裡燃燒,結果導致忿恨,使心靈受損,變相把魔鬼引進門。在孫耀威〈不可含怒到日落〉中,周耀輝鋪寫了日常生活中令人氣結的種種:「誰傳來電郵鬧我…誰無聊造謠害我」等等,難怪主人公要把生活看成「與世界摔角」、「發現這世界兇惡」的種種細碎折磨。

作為鋪墊部分,這裡其實相當典型地,點出都市人所面對的浮躁心理和困窘處境,也解釋了「怒」從何來。然而,〈不可含怒到日落〉全詞重點並非控訴世界,而是「先苦後甜」地帶出「不含怒」核心原因──那是因為世上有最窩心的「小幸福」在家等我,自然怒氣全消。於是〈不可含怒到日落〉所有甜蜜場面,如「將燭光點了彎起嘴角」、「月亮下閒事伴你傾過」,全都在夜間發生。這也暗合「現代性」把現代人的工作和閒暇,規劃為「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睡覺」的現在生活邏輯。〈不可含怒到日落〉更坦言在家裡「講新衫講戲不講工作」,明顯不把現實殘酷帶到私人領域,公私身份在日落後即有所區別。因此「不含怒到日落」也有「不可把所有生活都輸掉」的深意。從遣詞造句來講,〈不可含怒到日落〉或者未必驚世駭俗。這反倒是「周耀輝小幸福系列」一次旗幟鮮明的延續,也可說是周耀輝作品的第二個「典型」。

周耀輝早年憑〈忘記他是她〉、〈天問〉、〈天花亂墜〉「三詞成名」,為香港流行詞壇帶來另類獨特詞風。隨着時間推移,詞人的詞風每每有多樣化的轉變,周耀輝亦毫不諱言從〈天花亂墜〉到〈心花怒放〉,「少了狂傲多了體諒」。在社會觸角依然敏銳的同時(如上回就談過其極具「抗世」意味的〈上春風的課〉),周耀輝也默默對「過平常日子」的生活點滴加以肯定。我且把周耀輝在尖刻以外所流露的寬容,稱之為「小幸福系列」。(至少)從2007年開始,周氏年度「小幸福」包括〈螞蟻〉的「簡簡單單的一切撐得起一世」、〈廣深公路〉的「路上做一個半個美夢/和你某天開舖…一些小幸福可得到」、〈今天只做一件事〉的「慢慢地合作新詩/靜靜地同床午睡/再發現歲月換來幾次厭悶幾多親愛…」。與之異曲同工的〈不可含怒到日落〉在引用「聖經金句」入詞之餘,也仔細地描繪平常日子中的「小幸福」──「你送我一碗清湯」、「笑話與餸香在家等我」、「有你挑選西裝」、「接近與愛惜在家等我」。

當然,「小幸福」的抒寫亦得力於旋律,〈螞蟻〉、〈廣深公路〉、〈今天只做一件事〉、〈不可含怒到日落〉的曲風均大有民歌小品的輕暖感覺。〈不可含怒到日落〉脫胎自英文原曲Faithful Man,甚至與〈今天只做一件事〉同樣出自舒文和Joey Tang之手,造就了〈不可含怒到日落〉落戶「小幸福系列」。當中周耀輝對「過平常日子」的細節似是情有獨鍾,特別是「笑容」──〈廣深公路〉就開宗明義點出「最近這裡總有一個笑容」,〈不可含怒到日落〉則寫出主人公佈置了燭光晚餐的心滿意足──「將燭光點了彎起嘴角」。笑意盈盈,我們彷彿能感受到周耀輝寫罷「小幸福系列」後也「彎起嘴角」了。

〈不可含怒到日落〉

作曲:孫耀威
填詞:周耀輝
編曲:舒文@Zoo Music/Joey Tang
監製:舒文 @Zoo Music/孫耀威

誰傳來電郵鬧我 期待你送我一碗清湯
誰無聊造謠害我 期待你教我哲學
提示我 別含怒到沮喪
笑話與餸香 在家等我

每日數十次努力與世界摔角 將燭光點了彎起嘴角
我每日也發現這世界兇惡 今晚安靜的過

如常人埋頭在幹 明白我有你挑選西裝
如途人默然路過 明白我有你抹汗
提示我 別含怒到沮喪
接近與愛惜 在家等我

每日數十次努力與世界摔角
將燭光點了彎起嘴角
我每日也發現這世界兇惡
月亮下閒事伴你傾過 所以快樂

這是你 是我 創造這世界一角 將燭光點了彎起嘴角
我每日也發現這世界兇惡 月亮下閒事伴你傾過
講新衫講戲不講工作 美好生命願更多 別要沉重過
有你在旁 別含怒到日落 今晚安靜的過 今晚安靜的過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A28。

PS.下周預告:周博賢〈阿曼的球場〉。

2010年6月5日星期六

我係男人?!


(圖:為咗睇歐聯決賽,我飛撲去買電視機。)






昨天閒聊時,聊到某女評論人溫柔謙厚。
朋友說,咁因為「你係男人」啫!男人?我係男人?

忽然想起2008年我學韓文時,時值歐聯爭標期間,鄰座男同學問我,你知唔知邊個係舒韋恩史迪加?我話,我知,「小豬」丫嘛。從此此人視我如兄弟。上月歐聯決賽前夕我去買電視,售貨員說要第二周才能送貨。我話,咁我唔要啦。售貨員問,點解呢?我話,聽晚歐聯決賽,你第二個禮拜先送貨,叫我點買呀?佢即狐疑問我,你睇?我話,係,我睇。近日報章雜誌瘋狂刊登「世界盃女士補習資料」一類的東西,教育女士咩叫「越位」之類。睇嗰一刻,我真係有啲懷疑,我真係「男人」!點解媒體和社會要咁定義「男人」和「女人」呢?!好奇怪呀!

我寫評論唔客氣有碗話碗係「男人」,我睇波睇到成精係「男人」?!如果我話,我下個目標係寫波經,咁我係咩呢?!
哈哈哈:)

2010年6月1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 上春風的課(2010.06.01)





香港流行詞壇在林夕黃偉文兩大門派以外,與之三足鼎立的還有「華麗詞人」周耀輝。周耀輝詞風華麗精緻,遊走於主流與非主流之間,名作如〈忘記他是她〉、〈天問〉、〈佛洛伊德愛上林夕〉、〈笛卡兒的長生殿〉首首設想獨特、文化底氣深厚,最難得的是敢於挑戰另類偏鋒題材。自言喜歡寫side cut多於主打歌的周耀輝,最近在長達六分鐘的麥浚龍〈上春風的課〉,破格書寫關於「師生戀」的社會課題,就是一個絕佳例子。

香港流行歌詞史上,打從八十年代鄭國江〈風裡的繽紛〉後,已有二十多年沒有再出現過以「師生戀」為題的詞作。想當然的是,事至今日,表面上進步開放的香港社會,「師生戀」依然是社會禁忌,偶有師生終成眷屬的個案被報道,社會整體依然未能掙脫對「師生戀=不倫之戀」的主流印象。談「師生戀」的〈上春風的課〉在編曲和場面調度方面花了心思,用上非常獨特的編排,在首尾兩段設置了儼如希臘歌詠團或教會聖詩班,以「對答」形式唱出「春風教愛掃去紅塵/祝福這對師生」突顯主題,預示〈上春風的課〉將會講述一個「師生戀」的故事。

〈上春風的課〉A段在小鳥叫聲襯底下,寫出動人筆觸──「讀過幾多轟烈的帝國/沒有放鬆的軟床/唸過幾多複雜的著作/而忘記樹幹有鳥窩」,描繪出在「帝國」和「著作」所組成的教育層面和權威世界,所得到的只是冷硬的歷史和知識,結果輕易忽視周遭一切,且對真情實感和人的世界一無所知。「軟床」和「鳥窩」正好指代了溫熱情感和活活生的生命。將「冷熱」作出對比後,〈上春風的課〉B段換成周耀輝最擅長的「光暗」對照──「踏過課室之外請轉角/或有暗中的翅膀/越過半邊操場想赤膊/才為意白晝會太光」。這出現了典型的學校場景意象如「課室」和「操場」(中後段亦有「課室」和「操場」),暗中又有生命力在蠢蠢欲動,可是在光天化日下想展示與生俱來的身體,卻是不被容許的。

〈上春風的課〉在開首AB短短兩段,已營造出一個崇尚權威和規訓的環境和冷酷窒息感,使得緊接着的一連串追問別具力量──「為什麼只好乖乖上課/為什麼只得標準答案/努力的要學分清對錯/而忘記接近過」。恰恰因為學校是個追求「標準答案」、「分清對錯」的「上課」之地,所以「美好」、「愛戀」只能被扭曲成「難堪」、「秘密」、「責罰」和「天真」。〈上春風的課〉沒有呼天搶地涕淚飄零的控訴,只有極寫在規訓森嚴的環境下,真情受到沉重打遏和壓抑,結果淪為「分清對錯」中的「錯」,立於必敗之地。因此〈上春風的課〉要探討的,根本就不是「師生戀」,而是讓「美好」變成「難堪」的外緣力量,逼使「師生戀」成為「師生戀」的無物之陣!

一份涉及「師生戀」的歌詞,所以會被命名為〈上春風的課〉,固然是考慮到「春風化雨」一詞以來,「春風」傳統指稱老師身份。另一方面,在周耀輝作品如麥浚龍《天生地夢》「畫眉組曲」中,「春風」一直是指稱愛情的語彙。這亦見於日常用語如「滿面春風」。那麼,「上春風的課」除了是「上老師的課」,同時也是「上愛情的一課」。可是,無論「老師」和「愛情」這兩個元素是否重疊,也就是說,不管在發生的是「師生戀」還是(學生之間的)「早戀」,也是不容於學校體制的。副歌中的「為什麼不准教春風的課」,正好揭示出學校的本質其實是「禁戀之地」。

早在周耀輝踏足詞壇之初,已寫下不少叩問世俗成規的破格之作,成名作如〈忘記他是她〉大膽跨越性別界線,〈天花亂墜〉更顛覆流行曲的固有寫作模式、〈上春風的課〉對約定俗成、霸權鐵規的敏感和警惕依然。早年同一題材鄭國江的〈風裡的繽紛〉,寫來只有無奈傷感,周耀輝卻在〈上春風的課〉的同情口吻中展示反詰質問的姿態,並寫出末段「歌詠團」的神來之筆──「詩歌唱愛挽救靈魂/徽章說愛勝過才能/鐘聲叫愛懶理時辰/春風教愛掃去紅塵」。「歌詠團」所唱的是規章格言式冠冕堂皇的「大愛」,然而,社會現實卻與麥浚龍對唱的「祝福這對師生」,構成針鋒相對的奇異情境!

如同森田芳光《失樂園》藉着婚外情所探索的個人與社會的抗爭,〈上春風的課〉同樣通過與現況與傳統極端不協調的「真理事件」,披露了看似穩定的社會結構的根本弱點。觀乎此,〈上春風的課〉它的思考對象,無疑是門禁森嚴的社會體制和它的罩門。這一切卻是社會結構的構成部份、社會制度無法正面處理而只能鄙棄或將之邊緣化、異類化的所謂「傷風敗德」的「個別現象」。


〈上春風的課〉


歌手:麥浚龍
作曲:倫永亮
填詞:周耀輝
編曲:何秉舜@goomusic

春風教愛掃去紅塵 祝福這對師生

讀過幾多轟烈的帝國 沒有放鬆的軟床
唸過幾多複雜的著作 而忘記樹幹有鳥窩

為什麼只好乖乖上課 為什麼只得標準答案
努力的要學分清對錯 而忘記接近過

踏過課室之外請轉角 或有暗中的翅膀
越過半邊操場想赤膊 才為意白晝會太光

為什麼只好乖乖上課 為什麼只得標準答案
努力的要學分清你我 而忘記接近過

別讓美好總會有難堪 為什麼 為什麼 秘密
但是愛戀總會有原因 憑什麼 憑什麼 責罰
即使不可能 別怪兩位師生 天真

為了更多生命的探索 避過冷冰的禮堂
為了更多鮮綠的線索 才為意習慣了說謊

為什麼只好乖乖上課 為什麼只得標準答案
努力的要學分清對錯 而忘記接近過

別讓美好總會有難堪 為什麼 為什麼 祕密
但是愛戀總會有原因 憑什麼 憑什麼 責罰
即使不可能 別怪兩位師生 天真

為了更多生命的探索 就算踏進校門都有遠方
為什麼只好乖乖上課 為什麼不准教春風的課
努力的要學分清對錯 而忘記接近過

詩歌唱愛挽救靈魂 祝福這對師生
徽章說愛勝過才能 祝福這對師生
鐘聲叫愛懶理時辰 祝福這對師生
春風教愛掃去紅塵 祝福這對師生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3。

PS.下周預告:周耀輝〈不可含怒到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