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2018年,香港舞蹈團已開展了籌備多時的「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該計劃是香港舞蹈團首個跨界研究及展演項目,通過多位舞蹈團專業舞者兼研究員在習武層面與編舞的重新學習和實踐研究(Practice-as-Research),探討傳統中國武術與表演藝術中的現當代舞蹈如何圓融一體、擦出創作火花。
首演於2021年的大型原創舞蹈《山水》,明顯是這一波研究下的創作。《山水》走輕靈路子,抓住中國視覺藝術中最常見的描摹自然的水墨題材,着墨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與「天人合一」的哲學,嘗試從虛擬的自然環境中,如舞台中央佛手岩般的巨石,舞者身穿寬鬆舞衣慢活於大自然節奏,舞蹈場面沖淡柔和,體現人內在的精神世界,詮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山水》從中國山水畫意象入手,原是安全系數十分高的選擇,武術元素相對不佔主導位置,身體為畫筆、舞台為畫布,由站樁開始一舉一動一招一式從「武之形」取「舞之實」,來體悟武術精神、豐富舞蹈的寬度力度和節奏,揭開「舞X武」互動聯姻的開端。
2022年,楊雲濤編舞的《一個人的哪吒》,進一步肩負「舞X武」計劃的成果展演及舞蹈教育大眾化的任務,整齣舞劇強調編舞家對「哪吒」傳統故事的重新理解和審視。《一個人的哪吒》原是一次「故事新編」,從傳統哪吒的翻江倒海,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人物走向,追問探尋真正自由的可能與不可能。舞台上放置儼如金剛圈的巨大指環,映照生為哪吒的家族責任與不自由---首段蛹般白色大繭橫空出世,新生哪吒破蛹。長大後大鬧海龍王宮,海底大戰大有戲曲中最受歡迎的武術元素: 「結結棍棍的打戲」。縱然如此,《一個人的哪吒》對人物情志的交代,依然倚賴舞台巨環上的劇中人模擬對白,頗為令人出戲。及至「舞X武」第三部曲的《蘭陵.入陣》,香港舞蹈團似乎終於步入自信滿滿的「舞X武」展演水平,以身馭氣、以鼓入陣。
2024年的《蘭陵.入陣》,可說是香港舞蹈團在「舞蹈」與「武術」的研究啟發中最成熟之作。導演及編舞楊雲濤剖析北齊名將蘭陵王高長恭作為一名將軍、一位王者,具有異乎常人的精神面貌和身體條件。顧名思義,《蘭陵.入陣》特別強調蘭陵王的「才武而面美」的,尤其「虎度門」般「入陣」的驍勇善戰。南棍和擊鼓,成了最有效將觀眾捲入多場披甲帶刃、奮勇殺敵氛圍的進路。《蘭陵‧入陣》舞出蘭陵王「入陣」之姿,「舞X武」的表演性自圓自足,毋用倚賴文字交代人物對話和內心獨白,完全信任節奏和身體律動足以成功說故事---蘭陵王戴上面具如同角色扮演、大鼓上的雙人舞、集體拉弓和擊鼓的人聲鼎沸中,擊鼓所展現的更是舞者的身體力量、呼吸和戰事節奏,呈現狂放又收斂自持的暴烈之美。
如果追溯到「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的初衷,舞者從嶺南武術入手,學習蔡李佛、洪拳、白鶴及八卦掌等多種武術的基本功及套路,再編作出不同舞種、不同形體審美的舞蹈成果。無怪乎,歷時半世紀的台灣《雲門舞集》和後來的《優人神鼓》,老早已對舞者、表演者提出呼吸、打坐、習武和擊鼓訓練的要求,這不但深化形體表演的深廣度,更提昇舞者的氣質和文化底蘊。想當然的是,香港在文化與地理上,與功夫、武術淵源更深厚,「舞X武」CROSSOVER自然入陣、達陣。
同時,「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對於舞者的體能鍛煉、動作細緻度、風格化舞蹈詞彙、藝術素養乃至文化視野的啟發,也令人想起習武經年的香港作家喬靖夫參演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時的體驗。原來實用的功夫傾向「內斂」,以打中及擊敗對手為目標,動作愈簡單有效愈好;武打場面的表演恰恰追求「外顯」,展現肢體律動的美、情感和力量。同理,有道是「舞」「武」同源,「舞」「武」在中國文化中,一陰一陽、一文一武。「舞X武」再加上鼓樂,如何在當代舞台上融合、演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概才是表演藝術上的大學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