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2018終於開鑼。
早於2010,國際足協已宣佈世界盃2018主辦權,由(前)鐵幕國家俄羅斯奪得,國際(尤其是參賽國家)應老早有心理準備。不知怎的,關於俄羅斯世界盃,總是報道列強如何膽戰心驚征俄。去年年底,英格蘭公共衛生局將俄羅斯評估為「高風險疫情區」,國腳被建議注射狂犬疫苗。阿根廷自備廚子和三噸食物如牛肉、豬肉、煉奶、馬黛茶等,保證食物安全。比利時乾脆私人訂製床褥到俄羅斯。「床褥門」後來成為洩露比軍入選球員名單的花邊消息,乃是後話。
相對家鄉食物、睡眠質素,球員與其家人的人身安全及備賽軍情,似乎更為要緊。其中英格蘭異常騰雞,除了不少球員自掏腰包請保鑣保護WAGs,為防間諜,英軍在俄訓練基地竟被改造成一座堡壘,不但拆掉外牆加建四米高的圍牆、每隔5米就設有監控攝像,還有警察和保安人員24小時巡邏。說實話,過往世界盃東道主南非和巴西,恐怕要比俄國更「第三世界」一點,怎麼都不見得有這樣龐大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大概都與長久以來的國際恐俄情緒有關。三月中下旬,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公開一張在球場上處決美斯的改圖,圖片左下角配有俄羅斯世界盃字樣,角球旗綑上炸彈,令人不禁對ISIS發動的2017聖彼得堡地鐵自殺式恐襲,猶有餘悸。差不多同一時段,英國境內發生俄羅斯涉嫌毒害英國前情報員父女案件。英國首相文翠珊宣佈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取消與俄國高層聯繫,並呼籲國際社會制裁俄羅斯。26個歐美國家與英口徑一致,驅逐143名俄羅斯外交和情報人員,為冷戰高峰期以來西方國家最大規模的驅逐俄外交官行動。身嬌肉貴的英國皇室,遂對世界盃期間是否赴俄觀戰不置可否。球迷層面上,也是禁忌多多,被勸諭不要在俄展示性小眾傾向,或說出有種族歧視成份的言語等等。
這樣說來,自備糧草、保鑣、床褥與圍牆,實在無可厚非。尤其體育比賽中,「人」的主觀因素包括身體機能、情緒狀態,實在太關鍵。把衣食住行打點完美,原屬競技戰略一部份。據說單車運動中就有所謂marginal gains的概念,意謂將種種備賽競賽細節逐步堆疊,一點一滴累積成較大優勢。說不定,世盃最後決勝關隘,就是某人床頭的玩具熊。
原載於《蘋果日報》港聞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