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星期六

《敢觀舞台》──柏林零距離——線上「柏林戲劇節2020」(2020.06.06)


每年五月於德國柏林舉行的柏林戲劇節(Berliner Festspiele),與法國阿維儂戲劇節(Le Festival d'Avignon)、蘇格蘭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並稱世界三大藝術節。可惜歐洲疫症肆虐下,三大藝術節都無奈先後宣佈擱置。其中柏林戲劇節因為有着獨特的操作機制,本已設定為「德語劇場精華遊」,劇目由現成「最具標誌性」(Remarkable)劇作組成,與鼓勵原創性質的藝術節(如阿維儂戲劇節)不大一樣。於是在2020年乾脆實驗柏林與世界觀眾零距離,開展57年以第一次的線上柏林戲劇節,就是虛擬化的「柏林戲劇節」(Theatertreffen virtuell)

參照英國劇院主要分為接收劇院(receiving theatre)與製作劇院(producing theatre)兩種。前者以主辦方或場主身份招徠業界享負盛名的出色製作,於特定場地搬演;後者每每由被委約藝團或製作單位,由零開始將一齣劇場創作好,再由同一委約藝術機構發表。借用英國表演藝術的概念,柏林戲劇節便大有「接收劇院」(receiving theatre)的意思,阿維儂戲劇節則傾向於「製作劇院」(producing theatre)的營運方式。因此在「德語劇場精選十大」的前提下,柏林戲劇節便特別可行地,把具名參與的劇場精品逐一展演,再輔以劇評人演後談、線上討論平台,巧妙地佈置出一個無遠弗屆的「柏林戲劇節2020」,繼續扮演帶領觀眾探索歐洲先鋒劇場的(線上)先驅角色。

線上「柏林戲劇節2020」發放共六部的「十部最值得關注劇目2020(: 「年度十大」很大程度上是「十部優秀作品」的概念,事實上每年均有一些劇作因故未能來到柏林,如去屆「年度十大」的多蒙特劇院《寄宿學校》缺席,只有九部參與2019展演),就在51日至9日的「柏林戲劇節平台」(Berliner Festspiele on demand)平台上,每部免費播放24小時。縱然國際論壇、劇作市集等活動從略,重頭戲之外,還有三場劇評人與藝術總監等的「劇場數碼化」主題研討會、多場演後座談以及59日評審團遴選決議討論會,深化戲劇節線上放映的思考和藝術傳播上的意義。

「柏林戲劇節2020」公開放映的六部作品,分別為《哈姆雷特》(HamletJohan Simons導演)、《自殺剖析》(Anatomie eines SuizidsKatie Mitchell導演)、《人類的屈辱》(Kränkungen der MenschheitAnta Helena Recke導演)、《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Süßer Vogel JugendClaudia Bauer導演)、《黃鼠屁眼》(Chinchilla Arschloch, waswasHelgard Haug導演)、《吸塵器》(The Vacuum Cleaner,岡田利規導演)。值得一提的是,「柏林戲劇節2020」首次包涵由藝術總監Yvonne Büdenhölzer主催的「女性計劃」選拔標準,意指「年度十大」需有至少五部為女導演作品,最終入圍達六部之多,更有五部出自首次入圍的新導演之手。

其中Johan Simons導演的《哈姆雷特》,是直白有力的多種族現代版本。Katie Mitchell導演的《自殺剖析》講述三代皆為抑鬱症女患者的三祖孫,在三個特定年代的經歷和生活。Katie Mitchell通過三道寫上不同年份的門,逐一剖析她們的挫敗、哀傷與自毁。在同一空間展示不同的時間流,三祖孫命運世襲又掙扎,展現出導演非常老練的劇場技巧。《人類的屈辱》以藝術館()導賞的兩個藝術品,探討人類的審美本質和藝術化過程中的虛偽虛浮。《黃鼠屁眼》類近於lecture theatre,邀請多位遺傳性神經疾病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患者串演台上台下的演員和觀眾,病患為他們帶來身體抽搐的奇異節奏,在音樂中異常和諧優美。劇終任由演員踩上在天空飛行單車,讓觀眾重新思考世上的奇與常。日本岡田利規的《吸塵器》則是日式和室設置,橫切面的樓房剖示令人想起去年Simon Stone的《史特林堡酒店》,不過空間議題和所引起的城市窒息感,大概在亞洲將會更加貼地和有所共鳴。

湊巧的是,柏林戲劇節《哈姆雷特》播放的晚上,正是Robert Wilson演繹Heiner MullerHamletmachine》的「限時播映」時刻。多少奧菲莉亞們疲於奔命,一晚之內看遍兩個哈姆雷特。看來數碼化、網絡化縱然是本屆「柏林戲劇節2020」的折中,作為劇場老觀眾,真正點進「柏林戲劇節平台」(Berliner Festspiele on demand) 觀劇時,也不禁疑惑這種on demand的常態化。戲劇節、藝術節的意義自然不光停留在觀演,可是「表演藝術」的手段和內涵都免不了日日新。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原載於《文匯報》文化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