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舊浪漫新演繹──從青島建築看歷史活化(2011.10.22)
青島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大浪漫主義之地。它不僅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道教發源地之一, 秦始皇更曾三次登臨現位於膠南市的琅琊台,並且派人東渡扶桑、朝鮮以求長生不老。1891年,原稱「膠澳」的青島開始設防建置,用現代城市發展觀念來講,2011年便是青島開埠120周年了。從1897年至20世紀,青島先後經歷了德國和日本的殖民時代,據悉把「膠澳」易名為「青島」,也是當時德國殖民者的說法。至今青島最為人所知的,自然是它的殖民遺產和過路文人的書香墨跡。說實在,青島的確是個寧靜安份的小城,大概從來沒有想過要做上海,前殖民地建築在相對沒那麼計算的情況下,也得到較質樸和務實的對待。對於香港文物保育層面來說,青島對舊有殖民地建築的轉化和活用,不管是舊建築盛載舊內容,還是舊建築投入新用法,同樣頗堪香港借鏡。
甫踏足青島市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山路天主教聖彌愛爾大教堂和青島火車站,令人幾疑置身德國小鎮。中山路天主教堂如今已是拍攝婚紗照的勝地,青島火車站更是中國境內惟一一個德式建築火車站,同時也是現今青島對外的交通命脈。跑進青島火車站的話,便會發現大量自動售票機投入使用,與它的典雅外觀相映成趣。海濱太平路近棧橋處,還有前身為德人俱樂部的時尚西餐廳,常州路附近亦有閒置未被修葺的,如青島山東路礦公司舊址。如果細心觀察青島對殖民時代建築的處理,青島歐陸建築的當代命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使得它們在新世紀依然能夠展現出有趣獨特的風采。
首先是「博物館化」。「博物館化」似是舊建築最順理成章的當代變身,作為一個對外輸出本土歷史文化風貌的窗口,不但可以通過純粹的保育保留古蹟的時代氛圍,亦可讓「舊瓶舊酒」盛載展覽空間。前者如青島八大關的「花石樓」,便是全面開放的重點保護建築。建於1930年的「花石樓」乃是一幢以歌德式格局為主,並融合古希臘、古羅馬建築藝術精髓的小古堡,因內部採滑石鑲壁之法建設壁爐而得「滑石樓」之名,又名「花石樓」。「花石樓」現時的任務在於展示獨特的古堡形態,並作為國民黨遷台前最後據點的歷史見證。
那邊廂前身為德國總督府的「迎賓館」,從建築格局、休憩空間到生活細節,都在在表現出殖民時代德人權貴對居停的理解,包括德式官邸的跳舞大廳、聖母玻璃畫、半透明溫室等。筆者到訪之日,「迎賓館」同時展出「百年回眸-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老照片特展」、「紀念青島建置120周年-青島老建築模型展」和「百年老明信片實物展」,嘗試從不同角度探視從「膠澳」到「青島」的蛻變。從硬件到軟件呈現這個歐陸小城的前世今生,儼如古董流聲機播老歌,頗堪玩味。
青島第二種舊建築活化模式為「以老帶新」。 「迎賓館」附設的偌大酒窖現已改裝為德式餐館。在前德國總督府官邸院落內,亦增建了一家藝術精品酒店,強調猶如綠色「氧吧」的百年園林將之環抱其中。異曲同工的是,棧橋濱海步道盡頭的太平路常州交界處,也有一座與前德國監獄緊密相連的古堡酒店。古堡酒店由百年德式古堡改建而成,為前德國監獄的一部分,前身為德國監獄的員工宿舍,毗鄰經修繕開放的德國監獄博物館。古堡酒店主要由三座別墅式小古堡組成,一二號樓走平民化路線;三號樓則採取二三十年代的歐陸風格裝潢,積極散發歐陸老房子氣息,數年前還吸引了林嘉欣劉燁主演的《戀之風景》到此取景。青島這種「半新半舊」的活化模式,背後隱伏着一種「以老帶新」的經營取向──藉着「半古蹟半翻新」的保育,古蹟的吸引力固然庇蔭了新修繕的餐廳和酒店,遊客參觀舊建築順道用膳或留宿,對古蹟舊物、當地風貌亦未許沒有更深切的感受。
青島第三種舊建築活化模式為「舊瓶新酒」。所謂「舊瓶新酒」就是指青島根據特定古蹟的特性或原有用途,現代化為同質或宗旨相近的服務機構。除了文首所提及的青島德式火車站,依然提供列車服務外,還有安徽路上前身為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的青島郵電博物館,目前亦肩負郵務工作。著名「老城區」的沂水路前膠澳總督府如今是青島市委辦公室,周邊的海軍營部大樓舊址充當火車票售票處,江蘇路的總督府官員宅第卻是青島交通稽查支队的所在。江蘇路一帶最享負盛名的基督教堂,更為青島遠眺海濱的著名景點,綠塔紅瓦且配有三面報時鐘,主要由花崗石砌築。建於1908年的江蘇路基督教堂,現在依然開放予信徒做崇拜和舉行婚禮。根據當值牧師的說法,嫁娶時節的基督教堂,每天至少進行六場容納千名親友的結婚儀式,可說是青島最受歡迎的婚禮場地。
在「博物館化」、 「以老帶新」和「舊瓶新酒」之外,當然也有例外。即如八大關中著名丹麥式建築「公主樓」,原為1930年丹麥駐青島總領事供丹麥公主到青島避暑的住處,故名「公主樓」。雖然丹麥公主從來不曾到訪,「公主樓」現今已搖身一變為青島八大關腎病(療養)中心。想當然的是,青島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前殖民城市,它所積極示範的空間化「古為今用」,其實遠超出香港活化模式的想像。上環西港城、灣仔藍屋和祗月的處理,始終帶有說不出的彆扭,更遑論寨城公園這齣鬧劇。青島的「古為今用」卻是日常生活,樸實無華又平白如話,加上小城節奏小浪漫,青島的「西為中用」一直演繹着的,對香港來說,完全是一種滲透童話、夢幻的大浪漫主義。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專題版,頁C02。
PS. 本篇原名為'大浪漫主義──青島殖民建築的前世今生'。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