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雞蛋共同體」的藝術抗爭
香港世界級文宣、葵芳連儂牆、1208遊行108個PEPE連豬公仔頭套,甚至香港藝術家當選多區區議員,競選中以巨型發光玉兔、街頭繪畫等公共藝術與選民溝通,令人在「雞蛋與高牆」的漫長對抗中,重新發現雞蛋的多元、幽默、創意澎湃的高水平美藝參與。
藝術抗爭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香港藝術/藝術家參與「反送中」一系列社會運動,大概在一個異常官式活動中開始。五月香港藝發局「藝術發展獎」頒獎禮在紅媒電視城錄影,除了多位藝術家在777出席頒獎禮時高舉標語抗議,藝術評論界別年度得獎藝術家梁寶山,公開呼籲六月九號一定要上街,捍衞香港公民社會與言論自由。The rest is history。六月在有劇場技術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布拉格「劇場設計與空間四年展」,香港舞台美藝創作者毅然放棄展示創作的機會,改為放置電視屏幕無限loop香港警暴與新聞報道。八月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香港藝術家在「皇家一哩路」聚集遊行,向麕集於愛丁堡的世界藝術人口,展示香港如何站在世界抗共最前線。十月視覺藝術家黃國才在維也納TEDxVienna舞台上,扮演一名土裡土氣的元朗原居民財哥,講述721事件和香港藝術抗爭實況。
不同形式的藝術,不僅僅是聚眾的平台、國際民間(藝術)外交的渠道,更多的時候,是我們作為「雞蛋共同體」的想像基礎。抗爭中創作歌曲奇妙地呼應着「無大台」的運動特質。網絡上(集體) 創作或再創作的《願榮光歸香港》、《肥媽有話兒》的入屋程度,遠遠超過運動中先後出現的方皓玟粵語歌曲《願》、《人話》、LMF嘻哈作品《二零一九》,乃至台港音樂人跨刀的《撐》和香港詞神林夕與台灣滅火器的《雙城記》。最近在多種外語版以外,還出現《願榮光》與《肥媽》大戲版,CONNECT不同年齡層和藝術類型的觀眾。具軍樂、進行曲特色的《願榮光》於香港的意義,儼如八十年代南韓《光州抗暴紀念歌》,既是光州事件痛苦與黑暗記憶的載體,亦是晚近南韓扳倒朴槿惠連續23周群眾集會的「民心之連繫」。紀錄片《地厚天高》中梁天琦自彈自唱的BEYOND《十八》,也被重新賦予了革命意義。
最美一幕還未(因為催淚彈)閉幕。香港舞台表演藝術之旅,真正遍地開花恰恰是走出大劇院殿堂的非典型社區街頭音樂劇《孤星淚》。十月底伊始,義演樂手達40人的《孤星淚》,由觀塘海濱巡迴到美孚、荔枝角、大埔海濱等。當大眾為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One Day More激動不已,最激的舞台行動悄然開展。十一月底,香港演藝學院轄下三大學院(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學生,罷演畢業作品音樂劇《穿Kenzo的女人》、話劇《BU21》,並發表《致生於亂世的香港人》聲明,縱然犧牲學業亦要通過罷演控訴香港暴政,喚醒群眾響應「三罷」。
民間外交「因藝術之名」再度活躍起來。這邊廂抗爭藝術插畫展登陸灣仔富德樓後,那邊廂香港視覺藝術家於12月初齊齊出征巴黎,參與由「居法港人撐香港」(En Solidarité avec Hongkong)主辦的視覺藝術展Eau et Cendres pour une (R)Évolution Créatrice,透過展覽讓更多觀眾特別是法國政界和文化藝術界人士,認知香港目前的嚴峻情況;邀請歐洲議會議員、法國政治領袖及資深大學學者,為展覽發表錄像或演講。其中香港政治畫家黃照達一系列831太子地鐵站畫作、裝置藝術家盧樂謙展示在抗爭現場拾得的催淚彈殼,再現香港警暴點滴。阿三的鏤空紅布條挖出謊言與自由的微妙關係,Tommy Fung改圖式二次創作直接把政總變成巨型「連儂門常開」,調侃香港政府的昏庸無恥。柏林穹蒼下,Germany
Stand with Hong Kong繼安排香港社運人士到國會聽證,十一月請來曾因社會運動被捕被控的香港獨立音樂人黃津珏,專門到柏林講述香港警察的「反人類」進化。第一位華人於柏林戲劇節獲編劇獎的香港劇場編導甄拔濤,運動期間在德國最有影響力的劇場雜誌 Theater Heute撰文講述香港抗爭,並在德媒TAZ刋登講述香港警察攻打大學實況。前者及後被翻譯為韓文,轉載於南韓媒體Theater In。
漫長抗爭之路,沒有身後身只有眼前路。藝術家從來都是最政治的。作為地球上「雞蛋共同體」的藝術抗爭,創意和敢言背後是思想自由的翅膀,對文明價值的堅持、不妥協。藝術,其實是一種選擇,選擇形式和內容,選擇如何被看見,選擇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原載於《信報》國際版。
1 則留言:
所以換了報社刊登了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