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星期五

《敢觀舞台》--香港藝術節2014──從舞蹈到劇場(2014.03.21)






每年二三月,都是表演藝術愛好者的「農芒」季節。如果碰巧同時是位影癡,香港藝術節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左右開弓,幸福的煩惱儼然是藝術馬拉松,哈姆雷特機器的奧菲莉亞們,起碼得廢寢忘食一個多月。今年香港藝術節踏入第四十二個年頭,拜2014國際舞蹈年的經典戲碼和巡演氛圍所賜,今屆香港藝術節的舞蹈部分氣勢如虹、陣容強勁,名作如艾甘漢舞蹈團的《思想伊戈:百年春之祭》、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的《死而復生的伊菲格尼》,新派芭蕾舞如蘇格蘭芭蕾舞團的《仙凡之戀搖滾激情篇》均精采紛呈。



說到本屆藝術節最扣人心弦的舞蹈演出,便要數到《百年春之祭》。筆者所看的一場正值驚蟄,應景的《百年春之祭》甫開場便是一隻昆蟲緩緩步出,頭上一隻觸角投影在舞台上,然後意味着春天降臨人世的彩衣舞者紛 紛登場,舞姿剛勁暴烈,儼然是春天萬物萌發的靭勁。更有遠看如大蜘蛛的昆蟲在地面蠕動,突然四方八面的麻繩將之狠狠纏住,再摔在地上。當然,《百年春之祭》的核心場景自然是黑白兩位男女舞者的演出,明顯將印度傳統卡塔克舞技巧融入現代舞,在蛋糕裙的裙擺中翻騰跌宕,再以蘇菲旋轉」作結,將春天的萬物蠢動具象化為一系列的舞蹈祭祀儀式。深具祭祀意蘊的蘇菲旋轉」,既是儀式一部分,同時也有着天地萬事萬物循環往復的所指,配合舞台半空懸掛的「天圓地方」陳設,似乎加強了萬物在天地框架(四方架子)下伺機而動,卻暗藏大自然規律(球體裝置指向陰曆)的興味。《百年春之祭》整體意念完整,節奏明快又蒼勁有力,大膽地以暴烈」的舞台感官如舞者的強勁節拍、強光、煙霧和巨大聲響震懾人心。相對而言,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的《死而復生》則較著重於講故事和表現人物內心的情緒變化,情志各異。



《死而復生》是一齣舞劇,講述史詩式的特洛伊戰爭故事。《死而復生》結構宏大,結合舞蹈、合唱團、演唱家及管弦樂團現場演奏來講述一個「死而復生」的傳奇──首幕是個風暴狂作的場景,卡其色的女舞群演繹着紛亂時代中的身不由己,次幕更是兩位男舞者的雙人舞部分,紙鶴般身體升沉寄託了連累好友死去的痛苦自責,第三幕的女舞群圍桌而坐,迥異的圍坐角度儼如最後的晚餐。到了最終幕,《死而復生》採取極具象徵意味的敘事──台右放著一隻白色浴缸,讓舞者躺在斜豎到浴缸的木板上,飾演姐姐女舞者祭上白色鮮花,狀若潑水灑到弟弟男舞者身上,是正要獻祭她弟時卻被阻止了!想當然的是,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慣性採用大規模的合作,使得演唱家的歌聲所唱辭成為主要的敘事部分。實情是,舞蹈本身已有著強烈的敘事力量,如能把演唱部分稍作剪裁,將焦點調校如最終幕開首的靜默情感氛圍,相信會更深刻動人。舞蹈部分,最後不得不提的,還有新派芭蕾舞如蘇格蘭芭蕾舞團的《仙凡之戀》。


導演及編舞馬修伯恩發表於1994 年的浪漫芭蕾《仙凡之戀》,改編自芭蕾舞歷史上第一部浪漫芭蕾經典。故事雖仍發生在蘇格蘭,但唱着民謠的十九世紀鄉郊,變成二十世紀六十代的「阿飛正 傳」。甫開場便醉倒於厠格的飛仔與搖滾仙女叛逆激情,在蘇格蘭高地舞、樂與怒辣身舞、浪漫的芭蕾雙人舞,幽默多姿,其中一幕由眾仙子跳出逗引、調笑、芳心 竊喜的群舞最為可人。令人眼前一亮的更是服裝和場景布置,把「非常蘇格蘭」元素的格子圖案,分別套用在傢俱、布景、簾子、演員服裝之上,甚至出現滿台男舞 者均大展男子蘇格蘭格子裙大檢閱。《仙凡之戀》意在創新的細緻程度,甚至在場刊中刊登了舞者舞台服裝造型足本,令觀眾對「新派芭蕾舞新派,更有體會。所謂新派」,就是從基本的視覺感官大刀闊斧的改革,由外至內呈現不一樣的芭蕾舞可能性。芭蕾舞可以是時尚、歡悅、逗趣,一轉經典芭蕾悲情低迴的情緒風格。

比照之下,本屆的劇場作品以一系列的舶來品《仲夏夜之夢》、《亂世浮雲伊朗篇》較具神采。《仲夏夜之夢》來自英國《戰馬》班底,以時裝化、有趣道具,演繹出古希臘背景的經典莎劇。《仲夏夜之夢》還未開始,穿上古希臘武士裝束的演員便已不斷在觀眾席上遊弋,逗入場觀眾說話。及至開場,展現在觀眾眼前卻是一系列「時裝人」打扮的莎劇人物,甚至以矮小的黑人女演 員演出備受一眾男角追逐的女角,逆反觀眾一貫對莎劇角色的想像,也為盲目愛情帶來另一重省思。末段,由人扮演騾子更是神來之筆,嘻笑之餘,劇場的天馬行空 到此無所不能。另一邊廂《伊朗篇》緊扣種族、階級、性別的主題因子,劇場調子、演員演繹低調內斂,舞台上大水缸用以指向難民飄洋過海,上下碌架床上男女對話道盡第三世界難民的辛酸,寫來淡淡哀愁,哀而不傷。較之同樣談種族、階級、性別的南非故事《茱莉小姐》,字字血淚咬牙切齒講到出口,《伊朗篇》卻娓娓道來亂世中萍水相逢的相濡以沫,最終相忘於江湖。沒有發生的愛情,竟比激烈床戲,更令人動容。

有趣的是,本屆戲劇不約而同熱衷於「故事新編」,周末就有閉幕劇作《莎士比亞─非洲故事》壓軸登場。波蘭天才導演瓦里科夫斯基對三套莎劇經典的終極當代解讀,將讓李爾王、夏洛克、奧賽羅交織出現世最具爭議的歷史、政治、社會議題。期待《非洲故事》。
  
原載於《文匯報》文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