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2011年結: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自從2008年有了博客,每年除夕都習慣為即將過去的一年埋單計數。過去的做法,不外乎是紀錄全年寫稿量研究狀況旅行經歷之類。牌面看來,2011年應該是最多嘢講的一年,對我來說,反而是最反高潮的。四月完成《後97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身心都病了一段漫長日子,有一種隨時可以死去的感覺。那時候,別無選擇地全力把自己扔進《學聯戲劇史研究》。嚴峻的時代隔閡可以克服,可是,心魔呢?於是,不斷出走,是的,單算台灣便飛了4次,逃離香港投靠死黨。我實在想不起來,是哪裡來的衝動和勇氣支撐下去,一定要親眼看見《後97》和《學聯》成書。

猶記得七月《後97》書展見街,馬上發了一通電郵感謝我的詞人,是「書寫詞人」這件事,支持我走過這煎熬難捱的大半年。走吓走吓走到九月底,《學聯》逐漸埋尾之時,港台《思潮作動、文明單位》找我開咪做主持,我第一反應係監製幾有膽識,搵個喪喪地兼從未做過的人上場。從10月3日到12月29日完成14集,與無物之陣和城堡尖端默默糾纏。或許世事並無完美,一切就是這樣。

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台灣胡里歐和Liya永遠給我溫暖和愛,師長朱耀偉張秉權分別在歌詞和戲劇研究上給我最大的自由,周耀輝周博賢小克李峻一林寶陳歷恒皆為我站台,鄧小樺胡世傑在沒人覺得我會開咪時敢在我身上下注。工作好夥伴有陳國慧尉瑋何比Xaddy&Joyce,心靈導師Daisy是大地之母,好麻吉小西袁兆昌黃津珏阿文充當落場吹水小良伴。

因為好勝,每年除夕都要報數(是的,2011總共寫了50+篇稿),不外乎想證明自己有多勤奮多厲害,甚至一直自以為是別人的衛星,卻忘記身邊大大小小的衛星們。2011年12月31日,更要回顧的是這一年的脆弱,多少衛星有意無意間扶持了搖搖欲墜的喪婆。每周,例行公事要感謝節目嘉賓;這裡,除了感謝被我訪或訪我的人,也感激這一年我生命裡的嘉賓,願你們健康快樂,人生要加油哦:)

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誰又收起音樂空間的皮(2011.12.23)




早前,我跑到從未踏足過的"HIDDEN AGENDA"看騷。走呀走呀終於找到大業街高良工業大廈,卻要繞到後巷門口才能進去。高良後巷入口正正有兩名軍裝警員包抄,逐一截停睇騷觀眾並查抄身份證等資料。我身前的美少女笑問:「阿SIR,點解睇騷都要查身份證呀。」阿SIR即機械式答道:「哦,驚你地上去唔安全,抄低你地資料,如果出咗咩事都可以通知你父母丫嘛。」我心裡充滿了疑惑──睇騷唔安全?那麼,紅館伊館九展的演唱會,豈不是要花費大量警力保護現場觀眾?我帶着狐疑的心,跟大批睇騷觀眾一起擠上了儼如李心潔鬼片中的工廈手拉貨運電梯,踏進別有洞天的"HIDDEN AGENDA"。

My little airport的《香港是個大商場》音樂會熱情澎湃,配以"HIDDEN AGENDA"的趣怪塗鴉、家庭式梳化任坐、觀眾邊看邊吹水的輕鬆氣氛,像極了歐洲城市中小小PUB HOUSE感覺,似乎與阿SIR口中的「睇騷唔安全」說法風馬牛不相及。事後,聽着我覆述這段奇異經歷的"HIDDEN AGENDA"經理KIMI,笑說這一切都源於香港人對LIVE HOUSE文化的誤解:

「香港人對LIVE HOUSE的理解缺乏基礎,其實香港LIVE HOUSE已發展多年,但外間依然覺得它很陌生、很新鮮,加上媒體的片面報道,外間就認定LIVE HOUSE必然是不良少年吸毒濫藥的聚腳處,往往把所有負面東西都我們扯上關係。根據我經營LIVE HOUSE的多年觀察,香港人骨子裡很需要像"HIDDEN AGENDA"這種沒有什麼限制的音樂空間,觀眾可以完全擺脫正襟危坐聽音樂會的感覺,自由地在這裡享受心愛的小眾或另類音樂。不少外籍觀眾更特別喜歡這裡"不大香港"的LIVE HOUSE氣息。」

的確如此,"HIDDEN AGENDA"倒與我在英國愛爾蘭等地常見的LIVE HOUSE形神相通。環顧世界各地的LIVE HOUSE文化,LIVE HOUSE每每是城市音樂文化的重要空間和發表窗口,培育出本土年輕樂手、音樂人發展自己的音樂世界,如利物浦披頭四就是這樣煉成的。地域與香港相當接近的台灣,LIVE HOUSE對於本土音樂的發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滋養出不少重量級歌手和創作團體,如張懸陳綺貞蘇打綠等。令人奇怪的是,香港的情況剛相反,除了My little airport這個特殊例子,我們彷彿很難把香港樂團與LIVE HOUSE連繫在一起。KIMI一針見血指出了香港LIVE HOUSE的問題癥結:

「香港的LIVE HOUSE無法由本地音樂人養活,反而必須依賴外國樂團來港演出來支持的發展。單從"HIDDEN AGENDA"的經驗看來,香港很大程度上是外國樂團做"中國TOUR"的第一站或最後一站。"HIDDEN AGENDA"的表演樂團,來自全世界包括以色列、荷蘭、印尼、菲律賓、泰國、蒙古等地。觀眾通過"HIDDEN AGENDA"的月刊,可以得到這裡的演出信息。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更多觀眾認識這些在主流難以接觸得到的音樂。」

在"HIDDEN AGENDA"之外,香港其實還有西灣河的「蒲吧」和若干散見於觀塘、葵涌等工業區的LIVE HOUSE,但由於場地限制多、實用空間亦有限。而實用面積達4000平方呎的"HIDDEN AGENDA",由於空間方面較有優勢,去年夏天,台灣樂團閃靈便創下了最高入場人數紀錄350人,My little airport的戰績亦有270人之多。從2010年4月至今,"HIDDEN AGENDA"經營得有聲有色,基本每周持續都有演出,堪稱與同一地區的STAR HALL一時瑜亮。KIMI卻坦言,看似成功的"HIDDEN AGENDA"其實一直艱難地摸索行進:

「香港人對LIVE HOUSE的認知,太受地產霸權所影響,老以為不在光鮮亮麗的演出場地演出,便是非法、藏污納垢。"HIDDEN AGENDA"就是要反其道而行,打造出一處最具生活質感的城市音樂空間。外在條件無疑非常很困難,但我想,我們最大的困難來自於缺乏借鏡,只能憑自身的觀察和感覺去做。過去一年多,"HIDDEN AGENDA"舉辦過由只有2名觀眾和"爆場"達350人的演出。"HIDDEN AGENDA"的觀眾群中有律師醫生,也有企業高層。如果回到音樂本身,很多音樂如JAZZ的起源都是黑人、窮人的音樂,為何在香港要被包裝得那麼矜貴?LIVE HOUSE和BAND仔卻被視為地底泥呢?所以"HIDDEN AGENDA"的存在同時要抗衡和質疑的,還有香港單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

說着說着,我們又談到近月不斷被報道的"HIDDEN AGENDA"「被逼遷」、接連受到地政署、食環署、消防處等政府部門「規管」的新聞。LIVE HOUSE似乎在香港正面對着非常扭曲的社會環境,包括媒體繪聲繪影形塑休學少年玩BAND的無聊負面形象。媒體似乎要把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和價位取態通通都排除出去,乃至污名化。相對來說,較少為人注意的中國大陸LIVE HOUSE文化,大概只有二十年歷史,但國內城市的LIVE HOUSE的生成發展都非常迅速和開放、觀眾接受能力也很高,即使是消費不高的年青人、大學生也樂意從形形色色的LIVE HOUSE接觸音樂。匪夷所思的是,香港有最好的演出硬件,軟件如文化政策、香港觀眾對LIVE HOUSE文化和本土城市音樂的看法卻非常僵化、傾斜和短視。

編按:

常有人說,香港政府活化政策「好心做壞事」。近日又有「新苦主」面臨未可知的命運:曾被國際文化雜誌Time Out評為香港最佳表演場地的Hidden Agenda,所處的工廈將被「活化」,日後租金加幅尚未可知。其實,近月香港INDIE界正是多事之秋,先後傳出FALSE ALARM樂隊解散和西灣河蒲窩結束營運等令人沮喪的消息。而Hidden Agenda亦不能倖免,在加租潮的影響下,不得不另覓新址。由於事出突然,Hidden Agenda決定於明天開始舉辦「搬遷救亡音樂會」,為期四天。

Hidden Agenda 搬遷救亡音樂會

「每一次被迫走,每一次都想放棄,但最後又不捨得,好像一定要繼續行。」Hidden Agenda 負責人如是說。

2010年一月,在政府活化工廈政策刺激底下,孕育Hidden Agenda的工廠大廈被財團整棟收購,並被要求在限期內遷出。臨行前舉辦了一連兩天的「馬上封音樂會」,超過二十隊樂隊與及街頭藝術界的好朋友參與。遷出至今兩年,舊址仍然空置。
⋯⋯
轉戰新地方,轉眼過了兩年。兩年以來繼續有新血加入,繼續有新觀眾,繼續有樂隊借出音響支援。大家一起生活,一起成長。除了有約三百個音樂單位踏上舞台以外,更舉辦過放映會、論壇、工作坊、新手試演計劃等等的藝文活動。位置於殘舊工廈的Hidden Agenda,沒有一流的設備,但舞台是我們與一班好朋友一手一腳搭起的,我們以此為榮。

兩年以來,大家投放的心血漸漸被外界肯定。除被評為最佳音樂展演場地外,更令我們驚訝的是法國文化協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都開始使用此場地,儘管這裡沒有適用的牌照可以申請。在現行政策底下,工廠大廈裡所有的音樂展演空間、展覽、劇場等等都違法。一方面Hidden Agenda主動聯絡政府部門商討對策,另一方面,地政署、食環署,甚至連屋宇署都不斷作出滋擾。雖然政府口裡常說要推動本地文化發展,雖然許多政府部門說明白現行政策多灰色,但他們都「按本子辦」,他們都「打份工」。

Hidden Agenda高調營運,期望牽動各界關注,使政府為堵塞當前文化政策漏洞改制。但在還未有任何突破之前,地政署一再以「釘契」要脅現址業主。雖然業主明白並支持文化事業,但在政府壓力低下,只能終止租約。

走到這裡,委實不是容易。我們覺得實際上是政策出錯,Hidden Agenda沒有停的理由,並決定嘗試在原區尋找新地方。可是,面對受活化工廈政策牽引的昂貴租金,我們現存的資金並沒有能力作如此大型的搬遷,所以只好重施故技:

我們將於12月24-25日與31-1日,舉辦四天的Hidden Agenda搬遷救亡音樂會。

如果你認為Hidden Agenda還未完,就請你再一次支持這個自負盈虧的音樂場地。我們相信民間的事,民間解決。既然這裡從來都倚靠許多人的義務參與,既然這裡一直以來都是靠一羣音樂愛好者供養,告別?不告別?就交給大家決定。

結果怎樣也好,Hidden Agenda仝人在此誠心感激各位觀眾、表演者、媒體、文化界好友的支持。大家加油,希望各藝文人士長做長有。

Date : 24/12, 25/12, 31/12, 01/1
Time : 4:30PM Till end
Ticket : $100 per day ( Walk-in Only )


原載於《明報》世紀版。
本文原題為"新世紀福音戰士──從HIDDEN AGENDA看香港LIVE HOUSE生態 "

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無限(2011.12.20)



本年11月23日,Swing舉行紅館Farewell 演唱會。翌日有關Swing主音「郭偉亮在演唱會進行期間,向葉佩雯求婚兼現場由律師紅館證婚」的新聞,迅即攻佔各大報章娛樂版面,喜氣洋洋之餘,一時間大家似乎忘了Swing的Farewell 演唱會,原是Swing的告別作!除了Farewell 演唱會,Swing的告別作還包括《Swing到盡》大碟,收錄多首盡顯Swing式道地黑色幽默的嬉笑之作,如〈Intelligent Design〉、〈23〉、〈太多人〉、〈那邊見〉和〈無限〉。其中〈無限〉就是出自Swing 的老搭檔林寶之手。

林寶是黃偉文「填詞人聯盟」的核心成員,素以大量香港地道口語入詞為招牌菜。加入聯盟後,分別寫出談香港人懶音現象和媒體想像的〈懶音哥〉、〈八月號〉,皆風趣抵死、獨特精緻。在Swing《Swing到盡》的〈無限〉,林寶乾脆「以詞論詞」,大談流行曲的生成之道──

「三分鐘一百四十字 精彩的招數與暗示 請小心解拆與重視 或者當中廢話一遍
(阿~媽~去買馬) 挑花般刁鑽會近視 餐餐都深奧變糞便 超膚淺都總有重點 色即空空肚快食麵 (係唔係估我唔到)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no more」


〈無限〉首段,專論流行曲的組構成份。包括三分鐘內填上一百四十字,而且要包含明喻暗喻借代擬人等文藝技法來談情說理,因此呼籲聽眾讀者要小心拆解解讀(詞中大概因遷就音律而將「拆解」顛倒為「解拆」)。可是,說不定流行曲根本只是「廢話一遍」,如「阿媽去買馬」一類,便是純粹為合音而寫成的無厘頭句子。

這裡,Swing參照Enigma組合的跨年代玩法,將中世紀時間期歐洲宗教歌曲的演繹技巧加入〈無限〉之中,將廣東歌詞唱似外國人唱廣東歌,非常搞笑。而這也恰恰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無限」之處,可以把各式元素都共冶一爐。與此同時,流行曲也面對着兩難──就是太深奧會令人摸不着頭腦,太膚淺又會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故謂「挑花般刁鑽會近視 餐餐都深奧變糞便」。於是,流行曲便往往加插大量儼如「魚蛋歌」的無謂歌詞如「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填塞空間。

〈無限〉中,不但讓林寶為歌曲譜上英文歌詞,大玩雙語音樂空間。編曲方面,〈無限〉又將歌曲反轉,讓Swing由中板唱至快板。當中也透露了Swing的告別姿態──「拉尾這一炮無特別 奔走得簡潔也壯烈 一孖的宗旨這樣癲 不小心安插錯別字 (我願各位白頭到老)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 Why don't you forget it? Wowo wo (阿~爸~去買馬)」

「拉尾這一炮無特別 奔走得簡潔也壯烈 一孖的宗旨這樣癲 不小心安插錯別字」,乃是Swing歌曲所表達的一貫粵語幽默感,強調了拆夥告別的一首歌甚至唱片和演唱會等一系列的動作,原無甚足觀,反而寧願離開得簡單瀟灑。詞中「拉尾」即最後,「一孖」更指向Swing的雙人組合,一直嘗試脫離常規癲癲喪喪,甚至歌曲中出現錯別字也不足為奇。最有趣的是,〈無限〉的官方MV強調了此曲:「樂壇塔理班Swing 得道升仙/ 涅盤/ 返天家之作,打破音樂常規
決定無為而為,是〈無限〉也。2011 唱完拍籮柚,炸爆音樂圈先走。」
告別得如此別開生面,難怪全曲以騎呢的「阿爸去買馬」作結。

上回本欄談〈懶音哥〉時論及Swing的歌曲風格,無疑是由林寶所定型的。林寶在〈無限〉中,也延續了「少少無厘頭」又切中現實的「Swing詞風」。兄弟班登場的林寶,在郭偉亮和Swing的歌曲中特別能夠揮灑自如,造就不少急口令式歌詞,尤其能發揮香港粵語的道地特色,成功在一眾「又雅又禪」的粵語詞林中另闢蹊徑。

〈無限〉

作曲:Swing
填詞:林寶
主唱:Swing

三分鐘一百四十字 精彩的招數與暗示
請小心解拆與重視 或者當中廢話一遍
(阿~媽~去買馬)
挑花般刁鑽會近視 餐餐都深奧變糞便
超膚淺都總有重點 色即空空肚快食麵
(係唔係估我唔到)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no mor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no more Why don't you just feel it?
Wowo wo

拉尾這一炮無特別 奔走得簡潔也壯烈
一孖的宗旨這樣癲 不小心安插錯別字
(我願各位白頭到老)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 no mor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no more
Why don't you just feel it? Wowo wo

Why don't you knock yourself out?
Why don't you knock yourself out?
Why don't you knock yourself out?
Why don't you knock yourself out?
Why don't you knock yourself out?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one) Everybody come and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wo wo
Why don't you forget it? Wowo wo (阿~爸~去買馬)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2。

(被)晶報訪問-梁偉詩的文本世界(2011.12.18)


文、攝:林綸詩











梁偉詩,文化評論人,但最為人熟悉還是其詞評人身份。十月開始在電台開咪,節目題為《文明單位》旨在介紹書籍,她第一晚卻定題為林憶蓮,她解釋道:「書,除了實體書,也包括各類文本。」

那晚,她和嘉賓談到林憶蓮作為Gay Icon (同性戀標誌),那如曖昧閒話,卻是真正關於音樂的流言蜚語。一位歌手的歌如何和歌迷構成的關係,像她的歌詞研究,不是流行,卻由流行而起。流行及大眾文本,不是所有學者都關心的,尤其是中文系,梁偉詩卻十分鍾情。

「我本科是中文系,做過老莊和晚清小說的研究,一直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做流行研究。都有賴朱耀偉教授(《香港流行歌詞研究》的另一作者)的啟蒙!」她自己一向亦對流行文化很有興趣,結果走上這條路可謂一石二鳥。「在學院裡,雖然流行研究都不受尊重,但我們都相信『今日的林夕、明日的詩經』的道理。很多人覺得流行詞作未能登得大雅之堂,但我認為流行歌詞是如今確為最大眾的文學。歌迷沒有責任去弄懂,但我們做研究的,就有責任去呈現這塊文化寶藏,因為的而且確是香港文化的重要一塊。」

而可以在電台開咪,成為文化節目主持,也是因為去年接受過《思潮作動:文明單位》的訪問,說詞談書。後來要找新主持,監製也立刻想起了她。十月開始,便真成多媒體人了。「自己也很高興可以有多一個平台,希望可以做到更廣闊的東西。」

這些電台的機會,就是由去年她跟朱教授合著的《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而起。那次訪問詞人,現在則當起主持,邀請不同人談香港文明面面觀。而訪談錄的延伸《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則於今年正式出版。

「《詞家有道》是作為《後九七》的基礎。我們是認真做研究的,一定要做好真實的整理,才開始分析,不能只是閉門造車。故便促成《詞家有道》的訪談,先有詞人們先夫子自道,我和朱教授才做整理及分析。今年完成《後九七》,亦一併和朱教授的前編《香港流行歌詞研究》(1998)再版,推出一套三冊的年代詞研。」

梁偉詩在兩書中也負責較新的詞人,原因當然與朱教授更熟悉老一輩創作人有關。而她作為新晉詞評人,與九十年代後的詞人一樣,除了接捧還有擔起推廣後九七的流行詞作的抱負。「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有這個機會研究詞作。就算大家認同不認同,我都會用心去做。至少做到導航作用。就像香港地質公園的指南,告訴你那兒有火山岩、地質岩,我們就是想做到這類的指標作用,把香港的好詞全都舖陳出來。」

梁偉詩的堅持是做好資料整理及歌詞分析,她本身的文學訓練就更派得上場。「我們在撰寫研究時,也希望用到文學史的整理方法。這點在《後97》尤甚,當中借鑒了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的方法,只是小說家都變為詞人了,從風格及發展去分類,譜出既以人亦以團體去劃分的分類。有三大詞人林夕、黃偉文、周耀輝。再有上一個年代的、唱作的、嘻哈的等自成章節,逐一評論。」

除了以詞人的訪談在為基礎,以及一直狂吞流行音樂,梁偉詩自言也不放過任何詞人的另類作品。「香港的詞人都很厲害,大多都是跨媒體的。所以除了研究他們的詞作,我也不會放過林夕的詩集、黃偉文的專欄、小克的漫畫、周耀輝的散文、周博賢的時事節目配樂…….這都花去我全部時間了! 但一切為了得到詞人的全面面貌,都是值得的。」

歌詞,就是非物質遺產,她如是說。「現在很多東西都一閃即逝,我們一消費掉了,那樣東西也被迫消失了。歌詞和很多東西都是,但我就希望一反這個常態,還歌詞一個位置。我想我做研究最大的成就,大概是可以出書指出什麼是好的,它們為什麼珍貴,這是研究者的責任。」

歌詞以外,她抱着同一個態度。「香港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但太多東西一閃即逝,我既然有幸有研究及發表的平臺,就更應該呈現這些東西。這也是我在電台除了談書,也談時事的原因。因為就算是一件事,又或是一套電影,也是一個文本。」

研究的對象不同,但心態和方法是一樣的。她喜歡觀察,再分析,於詞評及書評也是一樣。而其實在詞評之前,她在公共媒體放得最多精力其實是舞台劇評。「寫了十多年劇評的迴響,還不如寫了一年多的詞評,大家現在都視我作詞評人,但大眾都不知道我是寫劇評的。寫劇評就是勞多功少吧。」

相對歌詞,劇場作品畢竟是小眾藝術。「但無論是哪個範疇的評論,都來自我本行。批評來源都是文學研究,只是興趣的不同面向。兩者還是會繼續做下去。」

結語:

梁偉詩與高高在上的學者不同,可能因為學院對流行文本的不重視,令她謙遜有加,是真心想還詞壇一個公道。有說歌詞不能登大雅之堂,她就細意梳理出詞人的文學性以及社會批判性;又有說香港只有詞壇沒有樂壇,她就積極回應粵語作為古漢語傳承,以及其在大中華區的流行文化構成。但她從沒有大誇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反而默默堅守採集及整埋的位置,不只一次強調要做好嚮導及收藏者的本份。詞,是值得受重視的,而這樣的研究者,更是可嘉的。難怪看見詞人與她,都這樣惺惺相惜。



原載於晶報:
http://jb.sznews.com/html/2011-12/18/content_1870038.htm

2011年12月18日星期日

栽種絕處的花──九七前後的香港歌詞創作與研究(2011.12.18)



講者:朱耀偉、周耀輝、周博賢
主持、整理:梁偉詩






香港粵語流行曲教父黃霑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以1997為粵語流行曲衰落的分水嶺:「粵語流行曲沒落的趨勢,限於環境,已難望再有奇蹟出現。」在上月舉行的「九七前後的香港歌詞創作與研究」座談會上,當今流行詞壇的「雙周」周耀輝、周博賢,與流行歌詞研究者朱耀偉聚首一堂,暢談關於九七前後流行歌詞的種種。作為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的研究學者朱耀偉,坦言繼1997發表《香港流行歌詞研究》後,在2011年執筆續寫續集《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時,心情難免悲喜交集:

「97雖然只是黃霑描述香港流行曲發展時,所訂下的興衰界線,然而,我在90年代末做歌詞研究時,強烈感受到流行曲家傳戶曉的覆蓋力。如今再做”後97”歌詞研究,卻要特意找流行曲來聽,流行文化中似乎愈來愈缺乏大熱的東西,國語歌曲亦逐漸取代了粵語流行曲的主流地位。另一方面,在唱片銷量下降的同時,粵語流行曲近年彷彿又否極泰來地重新回到多元,例如學院派詞人周耀輝、參與社會運動的周博賢,都在主流唱片工業中積極發表作品,不僅讓似乎只是商品的流行歌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使得流行歌詞得到重視。好像周耀輝寫〈黑房〉、周博賢寫〈女兒雄〉就別樹一格。」




談到九七,「樂壇長毛」周博賢回顧八十年代香港面對九七前途問題、中英聯合聲明等政治現實,的確形塑出粵語流行曲的不同面貌:「我記得九七前,很多達明一派和BEYOND的歌詞,都在在反映了香港人的擔憂和迷惘。我想,這是97以前前人所奠定的創作基礎,到我可以寫詞的時候,也希望多以社會時事為題材,有時甚至以身試法(笑)。最近,我為謝安琪所寫的〈十二月二十〉和〈少女瑪莉亞〉在大陸地區被禁,我才發現除了歌詞研究者之外,原來還有人那麼留意歌詞!說起來其實我是個悲觀的人,尤其當你發現言論空間有所收窄,如再不思考,問題如”種票事件”便會不斷發生。社會是一定會墮落和敗壞下去的,只希望我所寫的可以讓敗壞的速度慢一些。」

剛獲CASH頒發「個人最多新作品演出-作詞家」的周耀輝,卻認為如果徹底悲觀的話,根本不會從事創作,創作人骨子裡還是有點樂觀的:「寫詞是”吃力但間中討好”的工作。97後的香港,畢竟是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縱然近年粵語流行曲在內地比在香港更受重視,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書寫。香港既是我們創作的”地頭”,就更應該做回我們最擅長的,在歌詞創作中滲透更多想法。例如家國情色的另類書寫,一有機會我便要去做。在政治經濟以外,我也感到香港人愈來愈忙。從前寫給達明一派的詞,不管寫得多艱深也有人細心咀嚼,如今受眾卻寧願輕輕鬆鬆唱一些呼天搶地的K歌,可是當我明白資本主義的殘酷、香港生活的艱難,我才稍稍容許自己”墮落”一點,寫一些讓大家輕鬆一點的歌詞。」

粵語流行曲一直是香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風格迥異的「雙周」和粵語流行歌詞研究的舵手朱耀偉,卻同時認為粵語流行曲,不論在創作和研究上都需要通過書寫,來佔領更大的位置。詞人的不輟創作原是迸發歌詞生命力的不二法門,嚴肅的歌詞研究也為粵語流行曲,賦予消費意義外的文化意義──席間周博賢安慰因多產獲獎而感到身份危機的周耀輝,周耀輝卻笑言世上竟然有歌詞研究者這種「傻人」,花那麼大的力氣來紀錄這個時代──是的,另類可以佔領主流,粵語流行歌詞未許就不是明日的詩經。七百年後大家大概都不在了,立此存照的歌曲和文字,或許正在頑強地遍地開花。

原載於《明報》世紀版。並被易名為"世紀.流行堂課﹕徘徊在九七問題的流行曲歌詞"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潔淨皇后(2011.12.06)



本年年初,本欄曾探析周博賢為李克勤所寫的〈挨風科〉,並謂2010年是周博賢在歌詞創作上大熟大勇的一年,不但衝出「周博賢+謝安琪」固有的題材和腔調,而且通過敏銳的社會觸覺和民主公義的追求,為其開展出更寬廣的歌詞創作之路。2011年周博賢自嘲「大腦便秘」,在填詞領域上減產之餘亦積極潛心進修。周迷愈餓愈饞,猶幸在謝安琪最新大碟《你們的幸福》中,周博賢獻詞九首博得詞迷一粲。其中大談2012世界末日的〈十二月二十〉和〈十二月二十二〉一快一慢固然大異其趣;難得的是,《你們的幸福》依然延續「周博賢+謝安琪」自〈愁人節〉、〈菲情歌〉以來關顧弱勢社群的人物特寫系列,在2011年寫出了香港女清潔工辛酸的〈潔淨皇后〉。

作為《你們的幸福》中音樂上最為搶耳的一首作品,〈潔淨皇后〉不僅把謝安琪的聲線拔高到前所未有的搖滾風格,〈潔淨皇后〉更敢於正視一群默默為香港從事厭惡性清潔工作的婦女的生存困境──「抹過掃過擦過刮過用力弄走污垢 與過重過臭過百計大袋垃圾毆鬥 扭傷腰骨被雜物爛樽整損手 一周七天為活命在屋邨搏鬥 放棄了兩老放棄了舊日熟悉好友 決意帶四歲幼女與異地伴侶聚頭 一出邊境學歷練歷遭打折扣 操鄉音會被視做外星的怪獸」

〈潔淨皇后〉首先場景化了女清潔工所面對的惡劣工作條件。她們為了賺取微薄的生活費,每天都在屋邨或商場等周而復始地重複「倒垃圾」、「抹玻璃」等動作,與惡臭和垃圾為伍又沒有掙脫的希望,受傷勞損更是兵家常事。問題來了,究竟什麼人會願意接受香港人都抗拒不已的工作?〈潔淨皇后〉坦言不少女清潔工都來自中國大陸,往往因為離鄉別井嫁給港人,即使在國內有過學歷和資歷都不獲承認。由於無法繼續從事原有的工種,為了生存只好接受工時長、工作環境惡劣的非技術工作。〈潔淨皇后〉一針見血地點出,「潔淨皇后」出現的關鍵乃是「一出邊境學歷練歷遭打折扣,操鄉音會被視做外星的怪獸」的殘酷現實。

無論說得多開放多包容,不容否認的是,香港一直是個階級森嚴的社會。如果一名學歷和資歷不獲承認的婦女要在香港謀生,很有可能便不得不投身女清潔工的工作餬口,尤其是「操鄉音」所意味着的等級秩序和異類身份,逼使不少「新來港婦女」退出清潔工作以外的求職行列。根據「謝安琪團隊」對〈潔淨皇后〉一詞的詮釋解畫,他們在進行創作前的資料搜集時,發現原來若干「潔淨皇后」原是運動員或高學歷身份,只是因為跨境和邊界才使得過去的一切落空,為下一代打拼,儼然成了她們堅忍苦幹的動力。可惜每天面對着的無親無友、夫妻齟齬、生活空間狹小等現實,令她們過着牢獄生涯般沒有尊嚴的生活,甚至鬧出倫常慘劇──

「有過夢向上游 奮發做單車手 怎知與他邂逅 跨境變身潔淨皇后 斷氣為了薄酬 更變賣了自由 心中那小宇宙 不可發揮跌入泥石流 每晚與幼女配偶困在六十呎滯留 有螞蟻有惡臭有眼淚汗液臉上流 開始抑鬱但尚未認識到摯友 夫妻爭執亂罵後大打出手」

在《你們的幸福》中,還有一首題材類近的〈浮雲〉。林若寧所寫的〈浮雲〉強調了「新來港婦女」在國金所象徵的中環價值面前,有着一種「無法植根」(香港)的無奈感。然而,周博賢筆下的「新來港婦女」世界,更形直白殘酷。她們的隱忍都是基於非常現實的考慮,如讓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制度上(國內戶籍被取消)無法走回頭路等等。皇后們惟有寄望子女可以脫貧,使得她們的奴役得到終極救贖──「斷氣為了薄酬 更變賣了自由 心中那小宇宙 不可發揮變做籠內獸 絕處想拂袖 卻沒法放手 冷眼亦要接受 冷語亦要接受 總之這天以後 專心去當潔淨皇后 已再沒有慾求 已變賣了自由 只想幼女以後 可擺脫這噩運和毒咒 就算要屈就 也未會放手」

毫無改變命運資本的社會底層人士,正正是周博賢一直念茲在茲的弱勢社群。沒有尊嚴的工作生涯、窘迫的生活環境,乃是香港病態社會的徵兆。為文之時,為十一月卅日花園街大火慘劇翌日,謹此向死難者和家屬致哀,也向香港致哀。

〈潔淨皇后〉

作曲:英師傅
填詞:周博賢
主唱:謝安琪

抹過掃過擦過刮過用力弄走污垢
與過重過臭過百計大袋垃圾毆鬥
扭傷腰骨被雜物爛樽整損手
一周七天為活命在屋村搏鬥

放棄了兩老放棄了舊日熟悉好友
決意帶四歲幼女與異地伴侶聚頭
一出邊境學歷練歷遭打折扣
操鄉音會被視做外星的怪獸

有過夢向上游 奮發做單車手
怎知與他邂逅 跨境變身潔淨皇后
斷氣為了薄酬 更變賣了自由
心中那小宇宙 不可發揮跌入泥石流

每晚與幼女配偶困在六十呎滯留
有螞蟻有惡臭有眼淚汗液臉上流
開始抑鬱但尚未認識到摯友
夫妻爭執亂罵後大打出手

有過夢向上游 奮發做單車手
怎知與他邂逅 跨境變身潔淨皇后
斷氣為了薄酬 更變賣了自由
心中那小宇宙 不可發揮變做籠內獸
絕處想拂袖 卻沒法放手

冷眼亦要接受 冷語亦要接受
總之這天以後 專心去當潔淨皇后
已再沒有慾求 已變賣了自由
只想幼女以後 可擺脫這噩運和毒咒
就算要屈就 也未會放手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2。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拋磚引玉的《賈寶玉》(2011.12.02)



「非常林奕華」廿周年大戲暨何韻詩出道十周年紀念作《賈寶玉》,可能是林系作品中宣傳時間最長、排演信息最密集的一齣。打從今夏七月,《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尚未公演,網絡和媒體便已不斷流佈有關《賈寶玉》的籌備經過和演出消息,再加上多首由何韻詩主唱的《賈寶玉》歌曲逐首派台、歌曲MV和劇照的發表等等,早在公演前的好一段時間,已成功建構出觀眾對於《賈寶玉》的期待。愈餓愈饞,結果《賈寶玉》一如所料場場爆滿。《賈寶玉》儼然意味着何韻詩的演藝步伐邁進新時代的同時,作為「非常林奕華」第五十部作品,《賈寶玉》究竟標誌着什麼呢?誠如坊間的描述,《賈寶玉》在演出的開首十分鐘,「十二金釵」已七嘴八舌把整部《紅樓夢》的骨幹情節敘述完畢;如果要談《賈寶玉》真正想要製造的藝術效果,可以從幾個《賈寶玉》的重要元素說起。

首先是舞台設計。《賈寶玉》以一個倉庫空間作為全劇的舞台佈景,倉庫外是下不完的飄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的世界。何韻詩飾演的賈寶玉第一次出場,從倉庫大門外跨進倉庫內,開展了與警幻仙姑對「忘記」與「記不起」的對話和討論。倉庫,這個「非日常生活」的另類空間,就是傳說中的太虛幻境,不但沒有塵世的時間流竄,而且是個時光機,可以讓賈寶玉重新回到案發現場,重新記起刻骨過去、細讀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倉庫上方只有一小片扁平的透光小窗縫,亦隱約透出地底倉庫、異於人間的況味。這裡,整個《賈寶玉》開宗明義要以異質空間,來提供日常邏輯以外的想像。

倉庫,同時亦預設了臨時、過渡的隱喻,正如《賈寶玉》匆匆回首寶玉的傳奇一生。人生天地間、每個人一出生就是遠行的人,彳亍走向十方,因此藏身倉庫的權宜、短暫便暗合了《賈寶玉》「悟」的題旨。既然一切悾憁,自然無所執着,為終章的大徹大悟埋下根本性的伏筆。不要忘了,《賈寶玉》所有情節的搬演,都是在倉庫大門閉合時呈現的,似乎人間的悲歡離合、情愛的死去活來撕心裂肺,如同一個倉庫之於大世界,不外乎是紅塵中的一件小蛋糕──《賈寶玉》的空間裝置,恰恰就是要告訴觀眾,將要說一個有別於人所熟知的賈寶玉故事。

其次是服裝。早前何韻詩讀過《紅樓夢》後,曾謂賈寶玉與聖伯修斯筆下的「小王子」,同樣保有赤子之心。《賈寶玉》的主題曲〈拋磚引玉〉中「棄地球有月球」一語,不免令人想起《小王子》中地球、月球和宇宙的浩瀚意象。何韻詩眼中的「小王子」在《賈寶玉》台板上,乾脆被演繹為英式小王子造型──甫出場是純白皮革披風,然後是小領帶配小馬褲、英式格子短斗蓬和深色襯衫長西褲加ALL BACK西裝頭。英倫服飾所呈現的寶玉形象,既貫徹「非常林奕華」一貫「以時裝(形象)演古裝(人物)」,也大刀闊斧從人物造型逆轉觀眾對寶玉的固有印象──「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着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着青緞粉底小朝靴。」

被改頭換面的還有「十二金釵」。原著中的「金陵十二釵」在《賈寶玉》中不限於女性角色,而是被置換為十二位對寶玉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包括賈政、琪官等。「十二金釵」在《賈寶玉》的開場前(即觀眾紛紛入座時),原是一群赤腳嬉笑玩耍的少女,然後才默默穿上舞台前沿的一雙雙高跟鞋。在劇情推進中,女孩們一致地換上上班服、典型英式乾濕褸等,彷彿意味着女性的成長和束縛,甚至歸宿;還有「勇晴雯病補孔雀裘」一段,孔雀裘更以花生騷走台步的姿態示人。就是「十二金釵」拿着不同舊物喚醒寶玉對塵世的記憶,所用也是英式復古小皮箱。撇除服裝贊助的考慮,《賈寶玉》一切形象的外顯,均積極挑戰傳統對《紅樓夢》的認知和想像,引領觀眾從全新角度審視寶玉的故事。

《賈寶玉》最為人稱道的,還有編劇的功架。「非常林奕華」作品向以長篇累幅、非線性敘事的支離式說故事見稱。《賈寶玉》加入香港金牌女編劇黃詠詩,剪裁系統龐雜的《紅樓夢》──從寶玉完成塵世使命重新回到太虛幻境開始,再次經歷黛玉入府、晴雯補裘、失玉娶釵等高低起伏。《賈寶玉》的神來之筆,除了讓「十二金釵」多人分飾一角,更着力於描繪「失玉」前後的寶玉,如何以清醒之眼觀照世界。包括寶玉晴雯在台上拉着紅色封箱膠紙當作補裘的「紅線」,兩人又拉又貼預示無常的命運;聚焦於晴雯死在豬欄的特寫,更明顯在原著輕輕帶過的人物下場中加重逼力,審視病態的大社會。另一方面,「失玉」後的寶玉,也道出了前所未有的思考,如寶玉問襲人:「如果我倆不是二爺和奴婢,能否簡單相愛?」最令觀眾訝異的,還有娶親的寶玉掀起新娘紅巾,一看竟是黛玉本人。命運,就是即使預知、掙扎都無可奈何的這麼一回事。

最後,要談的是《賈寶玉》的歌曲。2005年,何韻詩在《梁祝.下世傳奇》已實踐過主流歌手串連起音樂劇和唱片的計劃,造就了〈汽水樽裡的咖啡〉、〈十八相送〉、〈勞斯萊斯〉等別樹一幟的流行作品。如今《賈寶玉》的七首歌曲,網羅了香港極具風格的幾位詞人,量身訂造暗合《紅樓夢》種種意象和推動關鍵情節的作品,如黃偉文〈拋磚引玉〉〈癡情司〉、周耀輝〈花花〉〈內外〉、何秀萍〈茫茫〉〈花辭〉(與喬靖夫合寫)等。這些歌曲都非常關鍵,如在「解花簽」一節前後出現的〈花花〉〈花辭〉由歡快到嘆息,寶玉告別黛玉後的〈癡情司〉令人動容,結局中大徹大悟的寶玉所唱的主題曲〈拋磚引玉〉更是畫龍點睛。「拋磚引玉」原意指「將磚拋出,引回玉來」,為自謙之詞,喻作「自己先發表的粗陋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黃偉文的〈拋磚引玉〉將之轉化為「拋開舊有不夠好的感情/想法/價值觀(磚),敞開心扉迎接未來更好的(玉)」,因此「蛹變成蝴蝶後 拋低既有全不留 更自由 更自由」──璞石成玉後回首,不管頑石破開了沒有,也無關宏旨了。

結局是,「非常林奕華」第五十部作品《賈寶玉》,讓寶玉在大雪紛飛中走出倉庫。這也回應了《紅樓夢》全書的最後一句,看破紅塵的賈寶玉,在大雪中踽踽獨行所留下的遺音:「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原載於《文匯報》藝粹版,頁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