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

(被)晶報訪問-梁偉詩的文本世界(2011.12.18)


文、攝:林綸詩











梁偉詩,文化評論人,但最為人熟悉還是其詞評人身份。十月開始在電台開咪,節目題為《文明單位》旨在介紹書籍,她第一晚卻定題為林憶蓮,她解釋道:「書,除了實體書,也包括各類文本。」

那晚,她和嘉賓談到林憶蓮作為Gay Icon (同性戀標誌),那如曖昧閒話,卻是真正關於音樂的流言蜚語。一位歌手的歌如何和歌迷構成的關係,像她的歌詞研究,不是流行,卻由流行而起。流行及大眾文本,不是所有學者都關心的,尤其是中文系,梁偉詩卻十分鍾情。

「我本科是中文系,做過老莊和晚清小說的研究,一直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做流行研究。都有賴朱耀偉教授(《香港流行歌詞研究》的另一作者)的啟蒙!」她自己一向亦對流行文化很有興趣,結果走上這條路可謂一石二鳥。「在學院裡,雖然流行研究都不受尊重,但我們都相信『今日的林夕、明日的詩經』的道理。很多人覺得流行詞作未能登得大雅之堂,但我認為流行歌詞是如今確為最大眾的文學。歌迷沒有責任去弄懂,但我們做研究的,就有責任去呈現這塊文化寶藏,因為的而且確是香港文化的重要一塊。」

而可以在電台開咪,成為文化節目主持,也是因為去年接受過《思潮作動:文明單位》的訪問,說詞談書。後來要找新主持,監製也立刻想起了她。十月開始,便真成多媒體人了。「自己也很高興可以有多一個平台,希望可以做到更廣闊的東西。」

這些電台的機會,就是由去年她跟朱教授合著的《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而起。那次訪問詞人,現在則當起主持,邀請不同人談香港文明面面觀。而訪談錄的延伸《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則於今年正式出版。

「《詞家有道》是作為《後九七》的基礎。我們是認真做研究的,一定要做好真實的整理,才開始分析,不能只是閉門造車。故便促成《詞家有道》的訪談,先有詞人們先夫子自道,我和朱教授才做整理及分析。今年完成《後九七》,亦一併和朱教授的前編《香港流行歌詞研究》(1998)再版,推出一套三冊的年代詞研。」

梁偉詩在兩書中也負責較新的詞人,原因當然與朱教授更熟悉老一輩創作人有關。而她作為新晉詞評人,與九十年代後的詞人一樣,除了接捧還有擔起推廣後九七的流行詞作的抱負。「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有這個機會研究詞作。就算大家認同不認同,我都會用心去做。至少做到導航作用。就像香港地質公園的指南,告訴你那兒有火山岩、地質岩,我們就是想做到這類的指標作用,把香港的好詞全都舖陳出來。」

梁偉詩的堅持是做好資料整理及歌詞分析,她本身的文學訓練就更派得上場。「我們在撰寫研究時,也希望用到文學史的整理方法。這點在《後97》尤甚,當中借鑒了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的方法,只是小說家都變為詞人了,從風格及發展去分類,譜出既以人亦以團體去劃分的分類。有三大詞人林夕、黃偉文、周耀輝。再有上一個年代的、唱作的、嘻哈的等自成章節,逐一評論。」

除了以詞人的訪談在為基礎,以及一直狂吞流行音樂,梁偉詩自言也不放過任何詞人的另類作品。「香港的詞人都很厲害,大多都是跨媒體的。所以除了研究他們的詞作,我也不會放過林夕的詩集、黃偉文的專欄、小克的漫畫、周耀輝的散文、周博賢的時事節目配樂…….這都花去我全部時間了! 但一切為了得到詞人的全面面貌,都是值得的。」

歌詞,就是非物質遺產,她如是說。「現在很多東西都一閃即逝,我們一消費掉了,那樣東西也被迫消失了。歌詞和很多東西都是,但我就希望一反這個常態,還歌詞一個位置。我想我做研究最大的成就,大概是可以出書指出什麼是好的,它們為什麼珍貴,這是研究者的責任。」

歌詞以外,她抱着同一個態度。「香港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但太多東西一閃即逝,我既然有幸有研究及發表的平臺,就更應該呈現這些東西。這也是我在電台除了談書,也談時事的原因。因為就算是一件事,又或是一套電影,也是一個文本。」

研究的對象不同,但心態和方法是一樣的。她喜歡觀察,再分析,於詞評及書評也是一樣。而其實在詞評之前,她在公共媒體放得最多精力其實是舞台劇評。「寫了十多年劇評的迴響,還不如寫了一年多的詞評,大家現在都視我作詞評人,但大眾都不知道我是寫劇評的。寫劇評就是勞多功少吧。」

相對歌詞,劇場作品畢竟是小眾藝術。「但無論是哪個範疇的評論,都來自我本行。批評來源都是文學研究,只是興趣的不同面向。兩者還是會繼續做下去。」

結語:

梁偉詩與高高在上的學者不同,可能因為學院對流行文本的不重視,令她謙遜有加,是真心想還詞壇一個公道。有說歌詞不能登大雅之堂,她就細意梳理出詞人的文學性以及社會批判性;又有說香港只有詞壇沒有樂壇,她就積極回應粵語作為古漢語傳承,以及其在大中華區的流行文化構成。但她從沒有大誇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反而默默堅守採集及整埋的位置,不只一次強調要做好嚮導及收藏者的本份。詞,是值得受重視的,而這樣的研究者,更是可嘉的。難怪看見詞人與她,都這樣惺惺相惜。



原載於晶報:
http://jb.sznews.com/html/2011-12/18/content_1870038.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