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我的回憶不是我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2010.11.28)












有理由相信,進念對中西交流、陌生人在異地的一類crossover課題特別感興趣。順手拈來,就有2008年香港新視野藝術節的《上帝來到中國》和香港藝術節《西遊荒山淚》。《上帝來到中國》以歷史系教授授課口吻和架勢,講述傳教士在中華帝國崩盤前的各種社會活動和思想傳播,《上帝來到中國》中照本宣科的「課堂」形式,在劇場表演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同年《西遊荒山淚》採取較為軟性的表現手法,把全劇主題化為一個中國人(京劇大師程硯秋),在三十年代種種西方現代空間之間的轉換。進念並特別在《西遊荒山淚》正式公演前,於香港富有130年歷史的伯大尼修院小教堂內,舉行紀念程硯秋逝世五十周年的清唱會,體驗程氏在異地另一種空間的演唱感受。2010年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大有汲取前事得失的意思,重新思考如何表現一個「他者在異鄉」的故事。

進念所要處理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的隱性文本是多元而複雜的。除了史景遷的原著小說《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所談的利瑪竇故事,還有利瑪竇本人在《西國記法》中,向我們展現的一組組「老大中國」形象。當然,也少不了聖經作為利瑪竇信仰信念支柱的重要經文片語。誠然,《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的文本複雜性,其實還是遠低於大歷史話劇《萬曆十五年》,《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真正的野心和考驗,自是其銳意圓融各種表現元素──歌劇、木偶戲、視覺投影、教堂空間音效等──而又具有故事性和表演性的一次契合。

進念在《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巨型傳單上已印上「武」、「要」、「利」、「好」四個大字。這就是利瑪竇來華後的記憶法要旨,並載於他所寫的《西國記法》,利瑪竇通過他的一套獨特記憶法,記載了他在華所看到的幾個角落的光景,結合空間和心像來辨認中國文字。順理成章,在九龍聖依納爵小堂上演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劇場演出,也強調了空間和心像兩項重要元素,夾雜了利瑪竇的航海歷程、心理掙扎和他在《西國記法》中展示過的多幅版畫;至於利瑪竇與中國人的交集的場面,則多以木偶充當中華百姓,造就「他者」與「異族」交流對碰、面面相覻的奇異畫面。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把史景遷的同名小說,改編為七幕歌劇,連序幕終章前後共九幕。《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每幕均以圖像或某特定場景為敘事核心,如序幕由一眾木偶所扮演的小孩,從觀眾席奔跑到教堂前圍攏利瑪竇講述前塵;第一章的「第一個記憶形象」則在聖依納爵小堂的十字架旁投影了一個大大的「武」字,意味着要從人類漫長的鬥爭啟發出「傳教」、「宣道」的越洋行動。有趣的是,男低音田浩江(飾演利瑪竇)的唱辭中,卻在在描繪出歐洲各國互相攻伐和掠奪殖民地的事蹟。這使令人不禁大感疑惑,「傳教」、「宣道」的越洋行動,究竟又是不是殖民的另一種形式?

明顯地,《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無意探尋宣教與殖民的微妙關係,《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的心思在所,其實是在教堂實地,將劇場表演形式與具耶穌會宗教意味的儀式性空間融為一體。在這一點上,《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在第二幕的敘述上漸入佳境,乾脆投影了利瑪竇《西國記法》中「使徒在波濤中掙扎」的版畫圖片,同時也出現了儼如「聖母」形象的電腦模擬頭像,並以「電腦化聲音」說出安慰利瑪竇的話。這部份的操作,非常獨特地考慮到聖依納爵小堂聖壇壁上掛着耶穌受難的十字架,把版畫圖片則全然投影覆蓋到十字架,儼然是「使徒掙扎但耶穌卻在他們當中」的意思。至於「聖母」發話的模擬大頭像置於十字架左側,「聖母」在耶穌像前向利瑪竇作出訓示,也加強了「聖母」教誨的力量。

當然,的確有觀眾較難接受「聖母之音」變成「電腦化聲音」。然而,從《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的佈局觀之,它所要顧及的元素的確蕪雜多樣。令人期待的,還有擅長電子音樂的許敖山在聖堂的現場演奏,日本的形體表演者川口隆夫串演奴隸、印度侍從、穆斯林官員和乞丐。不過,我倒以為來自台北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木偶場口」,每每營造出巨大的感染力。包括第三幕由木偶飾演的回回女子高鼻深目,大有異國情調;第五幕利瑪竇覲見中國皇帝,木偶侍從如螻蟻簇擁而上要他跪在大殿候旨;還有第七幕講述「索多瑪的人們」,由木偶演活妓男妓女滿街的鬼蜮氣息。這一系列的場面,都讓木偶這種相對靜態的「演員」,壓抑化為一眾黑暗喧鬧場面,不但吻合了在真實聖壇前的演出氣氛,也把晚期中華帝國的窒息感釋放到觀眾席上,似乎可以體現得到利瑪竇置身其中的迷惘和無力。

作爲紀念利瑪竇逝世四百周年的演出,《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的引人入勝之處,恰恰便是其實空間(聖依納爵小堂聖壇)和心像(利瑪竇的故事)的融合。當然,《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在劇場表現技法上紛繁多變,相對而言就是內容上的難免單一,利瑪竇多番的矛盾掙扎,往往很快被「畫外音」(即「電腦化聲音」)所安慰安撫;聖依納爵小堂聖壇上的投影,也出現了不少東方主義式的漢字堆疊。《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所抽繹的文本內容也點到即止,如「武」、「要」、「利」、「好」四個大字所以出現於利瑪竇所寫的《西國記法》,主要源於他對中國社會的觀察──西北角,有一個農夫正在拿著鐮刀在割稻,那是「利」。西南角,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孩子在戲耍,那是「好」。──可是演出中只是把點出了幾個大字,未能將之更深刻和具體地連繫到利瑪竇的記憶法。

說穿了,所謂「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其實是把利瑪竇快速學習中國文字的一套獨特方法作為隱喻,「漢文字──>所指」被演繹為「利氏版畫文字──>利瑪竇故事」和「利氏故事──>實驗教堂劇場」。或許連逝世400年的利瑪竇,也竊笑我的回憶不是我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也就是(進念如何閱讀和再現)中西交流、「他者在異鄉」的一次奇妙註腳。

原載於《文匯報》藝粹版,頁B07。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公仔箱(2010.11.23)




2009至2010年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歌詞最後五強──林夕〈一絲不掛〉、黃偉文〈小團圓〉〈陀飛輪〉、夏至〈Traveling〉、藍奕邦〈斗零踭〉。縱然最後決選依然是林夕黃偉文的「雙偉文」之爭,並由黃偉文〈陀飛輪〉掄元,入圍候選的〈斗零踭〉,卻使得藍奕邦「唱作詞人」的身份,再度浮出歷史地表。2001年,藍奕邦以「曲詞創作人」姿態踏入香港流行樂壇,並憑創作旋律如張學友〈樓上來的聲音〉、林憶蓮〈ENCORE〉等嶄露頭角。

在歌詞創作上,藍奕邦要到2005年盧巧音偏鋒概念大碟《天演論》中的〈敵托邦的拾荒姑娘〉,才為人所注意。書寫戰爭殘酷與女性頑強生命力的〈敵托邦的拾荒姑娘〉題材新穎、筆觸細緻獨特──「風裡灰塵 化做漂亮雪紡 要是缺乏頭紗 以繃帶編織紗網 荒廢紙皮 化做美麗晚裝 配合戰代頭盔 到醫院探訪 這個姑娘 每日快樂拾荒 要是缺乏耳環 戴起金色子彈殼 不見天堂 世俗救治無方 困在這敵托邦 也找得到嚮往」──當中冷眼觀世情和強烈現實嘲諷,與詞壇大師林夕〈一念天堂〉〈隔岸觀音〉、周耀輝〈女書〉〈露西〉〈笛卡兒的長生殿〉和武林怪傑喬靖夫〈步天歌〉、〈送魂經〉和〈阿修羅樹海〉分庭抗禮毫不遜色。

2009年,藍奕邦擔任歌唱選秀節目《超級巨聲》評審後聲名鵲起、從「憂鬱才子」成為「金句王」後,藍奕邦更回溯性指出過去為劉德華創作歌詞〈不是我的我不要〉,已流露率真性情、深具個人風格,可是其人其詞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注意。2010年是藍奕邦在歌詞創作上豐收的一年,分別為陳奕迅楊千嬅寫出〈講男講女〉和〈斗零踭〉,「唱作詞人」聲勢一時無兩。然而,真正充份突顯其「率真敢言」的個性化作品,則要數到新鮮滾熱辣之作〈公仔箱〉。

望名生義,藍奕邦寫給周國賢的〈公仔箱〉,想當然是要回顧自己在《超級巨聲》持續曝光後,人氣洶湧而至所見盡的種種光怪陸離現象。可是,〈公仔箱〉卻逆轉聽眾的想像,在歌詞首段已大談在殘酷現實中的成長困惑──「悟空沖天氣勢 如放入世 會被你狠批 唐三藏發光的智慧 未應用得到先中計 馬里奧假使跳進鬧市內都狠狠跌低 誰未接受了 童稚每日流逝…」──悟空唐三藏馬里奧皆為當紅動漫人物,專門冒險闖關,詞人卻毫不諱言即使英勇如此,在現世必然處處碰壁不得要領。

藍奕邦的〈公仔箱〉,不禁令人想起林海峰在《三字頭》大碟中的〈億萬少年彼得潘〉和〈玩具大王〉,彼此皆是藉成年人蒐集玩具,來探討成長和拒絕成長的課題。林海峰秉持幽默抵死談大男人與小玩具的情結,藍奕邦〈公仔箱〉充滿捍衛靈魂的悲憤──「世界再混亂 我忍我忍 每個也逐漸 埋沒惻隱 更要捍衛靈魂內 還剩餘着那一份真 假使公諸於世再不吸引 把它鎖於箱裡如像珍品 童真怎可以放置於街邊 撲面惹埃塵 叫大眾俯瞰 (是你們太低等 當做個贈品) 人性的醜與惡 令米奇與米妮也喘息 我望見綠野 像染着血跡 赤子之心 仍舊是桃紅色」

藍奕邦曾盛讚「爛泥詞人」李峻一寫詞「用字簡單直接,通俗但感人」。其實藍奕邦的筆觸行文,亦傾向直白控訴自然流露,故此詞中坦言如果赤子之心和真誠惻隱不容於世,那只好將之如同收藏公仔般,鎖於箱內不受污染。〈公仔箱〉不但以退守一隅為抗世之姿──「成長 不鼓勵脫韁 不可像萬能俠翱翱無暇來技癢 唯有執起槍立心打仗 誰叫現實使我也可賣賬 把天真看成異相…藏在懷內那一份真 把它鎖於箱裡更加吸引 把它鎖於箱裡微熱輕滲 如鑲起一個趣緻的公仔 名叫童真 外界別要挨近 你不愛別走近」──同時也為「公仔箱」一詞帶來嶄新詮釋。廣東話中的「公仔箱」原指電視頻道台、電視節目,亦泛指娛樂圈,藍奕邦筆下的「公仔箱」卻被演繹為保持真我的最後堡壘。

有趣的是,藍奕邦〈公仔箱〉大玩「公仔箱」一詞,靈感未許不是來自林夕〈觀世音〉和黃偉文〈金剛經〉。林夕〈觀世音〉原不是談觀音大士,而是描繪「觀察世間種種聲音」的點點滴滴;黃偉文〈金剛經〉也不是唸誦佛經,為其「英雄系列」中慨嘆「KINGKONG也有難唸的經」的自強之歌。藍奕邦〈公仔箱〉同樣走上逆向思維之路出人意料。觀眾期待「金句王藍奕邦」的同時,坦白說,我更期待的「唱作詞人藍奕邦」。


〈公仔箱〉


曲:周國賢
詞:藍奕邦
編:周國賢
製:周國賢+Goro@heearmusic

悟空沖天氣勢 如放入世 會被你狠批
唐三藏發光的智慧 未應用得到先中計
馬里奧假使跳進鬧市內都狠狠跌低
誰未接受了 童稚每日流逝

人大了後 有哪些能留低

*世界再混亂 我忍我忍
每個也逐漸 埋沒惻隱
更要捍衛靈魂內 還剩餘着那一份真
假使公諸於世再不吸引
把它鎖於箱裡如像珍品
童真怎可以放置於街邊
撲面惹埃塵 叫大眾俯瞰
(是你們太低等 當做個贈品)

人性的醜與惡 令米奇與米妮也喘息
我望見綠野 像染着血跡
赤子之心 仍舊是桃紅色

成長 不鼓勵脫韁
不可像萬能俠翱翱無暇來技癢
唯有執起槍立心打仗
誰叫現實使我也可賣賬
把天真看成異相

世界再混亂 也需要忍
野獸也漸漸 來露真身
你也休想可榨取 藏在懷內那一份真
把它鎖於箱裡更加吸引
把它鎖於箱裡微熱輕滲
如鑲起一個趣緻的公仔 名叫童真
外界別要挨近
你不愛別走近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2。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超錯─談潘源良的「非情歌」(2010.11.22)




去年夏天,有Beyond御用詞人之稱的劉卓輝,「復出」替夏韶聲新碟創作了〈大國崛起〉等歌曲,被著名樂評人馮禮慈稱之為「老馬有火」,意指在活躍於上世紀的資深詞人,終於再次出山寫詞,為當下的香港詞壇帶來更豐富更多樣的作品。這樣說來,同以「樂隊詞人」著稱的潘源良,身兼足球評述員的同時,卻從不間斷筆耕詞壇;近年潘源良在林憶蓮《本色》(2005)大碟的幾首作品,和以足球語彙入詞的麥浚龍〈人牆〉(2008)等皆盡見個人風格。

在眾多資深詞人之中,潘源良尤有創作「非情歌」的傾向,曾謂情歌也可以非常社會性,認為這也是中國文學的傳統,古人亦有借愛情故事暗藏政治涵義。潘系「非情歌」中特別以〈你還愛我嗎?〉、〈十個救火的少年〉、〈今天應該很高興〉指涉現實,如同寓言故事論及九七前途問題、六四事件和香港移民潮等重要社會課題。其中〈今天應該很高興〉甚至被詞評人譽為「無一字說悲的悲歌」,裡面愈講聖誕普天同慶,便愈覺港人移民星散的悲哀。潘源良之後,近年敢於書寫各式各樣社會時事題材,就只有「樂壇長毛」周博賢(先後寫出指涉菜園村的〈石徑〉和寫於516公投前夕的〈女兒雄〉)。因此,在民怨沸騰的今天,潘源良再度寫出指涉現實的「非情歌」〈超錯〉,自然是令人喜出望外,又在情理之中了。

陳奕迅全新EP《Taste the Atmosphere》中,有一首Hidden Track,就是潘源良所寫的〈超錯〉。《Taste the Atmosphere》尚未推出,已有粉絲網友把〈超錯〉的youtube版本貼到各大社交網站,並留下「與民主黨的絕情歌」的註腳。其實,姑勿論〈超錯〉所講的「超錯」者是否民主黨,單從潘源良把全詞命名為「超錯」,明顯就是指向香港政治狀況。原因再簡單不過,本年香港政改方案出台,特首曾蔭權一夥把「香港政改方案2010」的宣傳口號訂為「起錨」,取其船隻「起錨」出發之意。可是,「爛方案」不得人心,「起錨」二字被坊間惡搞(Kuso)為「超錯」,寓意大錯特錯、恨錯難返。「爛方案」正被嘲弄個體無完膚之際,眼見大勢已去「起錨」無望,一向的反對者民主黨卻突然倒戈親政府,為通過「爛方案」創造了戲劇化條件。

「好睇過戲」的A1頭條為潘源良〈超錯〉帶來繆思,重拾過往寫「非情歌」(情歌也可以非常社會性)的思路,娓娓道來主人公被愛人出賣的心痛悲憤──「努力到努力過之後 好與醜都已經受夠 我恨我再沒法遷就 只有走走了不回頭 愛是靠信念來殿後 欺騙的怎可廝守 覆水難收 絕望難救 美麗到最後變醜陋 不要假裝作好朋友 你若有理會我感受 記掛我不要講出口 抱着我你用這雙手 跟那位暗中緊扣 口不對心 心不對口」──全詞開首謂彼此經過多年努力厮守,如今被瞞騙被背叛,一切已變得絕望不可挽回。當中「你用這雙手 跟那位暗中緊扣 口不對心 心不對口」,也明顯指涉事件中直通天庭,出賣選民的政黨。

有說政治乃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為國家社稷謀福祉。如果只是為着追求更大的民主理想作出策略性妥協,相信亦可得到理性選民和大眾的理解;關鍵是事件中的政黨, 變節後竟擺出一副「你唔妥我下次咪選我丫笨」、「選民可以用選票來表態」的嘴臉。不但渾忘了在過去風雨飄搖的年頭,支持者如何對之全心全意不離不棄,還砌辭狡辯為「世事本荒謬 得到的多數非獨有 引導我笑著去忍受…」。因此,〈超錯〉的副歌部分,則是被拋棄者與之決裂後、思索着如何遙望前路的悲鳴──「超錯 是我太情多 仍然未夠 去應付如果 不過 若是這結果 留低只有我 我以後還可 伴著螢火 (火中有火) 繼續狂歌 (歌中有歌) 超錯 錯」

面對波譎雲詭的形勢和無耻之徒,主人公也只能自責自嘲「是我太情多 仍然未夠 去應付如果」。一個巴掌拍不響,「超錯」的,除了出賣自己的愛人,還有「好天真好傻」的自己。恰恰是一直以來對對方充滿了相信,從來沒有兩手準備,才淒然得到滿盤皆落索的下場。然而,人生在世,還是不得不堅守信念向前望,即使事情不得不如此,還得保有心中一團火和希望之光。

潘源良〈超錯〉的出現,不禁令人想起在創作領域,一直有所謂「江山不幸詩家幸」的黑色幽默的說法,意指災難性的政治環境和現實條件,往往會為文學藝術帶來意想不到的刺激,綻放出燦爛繽紛的創作火花。有文學研究者就曾笑謂,「安史之亂」的發生,原是要為了造就一個杜甫。這樣看來,潘源良的〈超錯〉,大概會讓不少「好天真好傻」的我們,恨得牙癢癢吧。

〈超錯〉

作曲:John Laudon
填詞:潘源良
編曲:John Laudon
監製:葉廣權

努力到努力過之後 好與醜都已經受夠
我恨我再沒法遷就 只有走走了不回頭
愛是靠信念來殿後 欺騙的怎可廝守
覆水難收 絕望難救

美麗到最後變醜陋 不要假裝作好朋友
你若有理會我感受 記掛我不要講出口
抱着我你用這雙手 跟那位暗中緊扣
口不對心 心不對口

超錯 是我太情多 仍然未夠 去應付如果
不過 若是這結果 留低只有我
我以後還可 伴著螢火 (火中有火)
繼續狂歌 (歌中有歌) 超錯 錯

你別說世事本荒謬 得到的多數非獨有
引導我笑著去忍受 閉上眼可會感悔疚
抱著我你用這雙手 跟那位暗中緊扣
口不對心 心不對口

超錯 是我太情多 仍然未夠 去應付如果
不過 若是這結果 留低只得我
我以後還可 伴著螢火 (火中有火)
繼續狂歌 (歌中有歌) 高歌

超錯 錯…

原載於《信報》文化版,頁59。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詞話詩說》--愛你枕邊暖(2010.11.09)








林一峰林二汶在九月份的《一峰不能藏二汶演唱會2010》上,兄妹檔「大賣家庭溫暖」,尤以一峰揶揄二汶的改編詞〈終身美麗〉(肥妹版)引起全場哄動──「肥妹體積偉大 如若相比心胸更闊大 我以兄長身份敬禮 你當我姐妹亦無所謂..」「一峰二汶」唱和互窒,每每予人溫馨窩心感覺之餘,又不失又潮又型的味道。且看早前在YOUTUBE廣泛流傳、由一峰負責曲詞二汶主唱的〈愛你枕邊暖〉,所抒發對於「師奶辛苦操持家務」的讚嘆就夠得意有趣;再加上二汶模仿不同年代女歌手,如薜家燕鮑翠薇葉蒨文彭羚衛蘭衛詩薜凱琪等人的歌聲唱出〈愛你枕邊暖〉,使得一首似乎只是兄妹之間的曲詞遊戲,特別清新可喜。〈愛你枕邊暖〉不但在社交網站也得到很多的LIKE,網上點擊率甚至已超過24萬人次!

作為一位「城市旅人」式曲詞創作人,林一峰自1999年出道至今,作曲數量顯然比寫詞的多出很多。林一峰所寫的流行歌詞卻每每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如為at 17所寫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展現出同齡詞人少有的達觀,也有向潘源良名作〈今天應該很高興〉致敬的〈今天應該更高興〉,還有一次過為許志安回顧歌唱之路的〈安哥之歌〉。這次本欄要談的,就是林二汶新大碟《一峰歌.二汶唱》中的〈愛你枕邊暖〉。〈愛你枕邊暖〉以家庭主婦為第一身,剖白「師奶」辛苦持家的生活點滴,是市面少有的「師奶歌」──「超市減價起勢換印花 慳得要慳 兩手三袋米從未手軟 今季新裝未如換套煲深得我心 玉手巧廚最懂得精算 衫褲洗晒晾完又摺 捽過窗口大門地板光潔洗我心 浴巾包着你柔順溫暖 執枱打掃敷臉電髮 洗碗乾碗睡前換被單都不氣喘 第二朝醒來再上演一遍」

在「忘我」的自述中,〈愛你枕邊暖〉真正要闡述的,其實是「師奶」的價值觀。「師奶」沒有自己的興趣和生活圈子,每天所接觸的,就是與家庭有關的白米廚具等消耗品,終日與洗衣機廚房為伴。能令「師奶」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成功慳錢和儲得超市印花來換煲。「師奶」世界就這麼一點點大,實在令人不得不感到枯躁乏味。可是,〈愛你枕邊暖〉的好玩之處,卻揭示了「師奶」所以願意過這種生活,為家庭出心出力,原是出於對家人的愛護,並扛上一切細碎煩人的瑣事。即使所有事情永遠也只是重覆又重覆,「師奶」也不介意「第二朝醒來再上演一遍」 。

〈愛你枕邊暖〉寫出「師奶」刻苦耐勞之餘,同時也強調了「師奶」的孤獨感──「飯我為你煮 湯我為你添 洗了大半天 我獨自在窗邊 (站了大半天 小腿粗了點) 家我為你守 數我為你睇 深諳電視劇發展 喜愛大團圓 儘管你有鼻鼾仍愛你枕邊暖 一見任劍輝 總有白雪仙 走過大半生 小玉有李十郎 (郭靖也有黃蓉) 不需這麼淒怨 只要你愛我未變遷」──「師奶」默默完成了所有家務,驀然發現「洗了大半天 我獨自在窗邊」,原來只有自己一人面對一切。於是,只好自我安慰這只是與丈夫內外分工合作的一種方式。亦由於家務繁忙不大容許有奢侈的啫好,電視劇便成了「師奶」的惟一娛樂。「師奶」的價值判斷的來源,亦完全出於電視劇橋段如任劍輝vs白雪仙、小玉vs李十郎、郭靖vs黃蓉。而且作為一種思想資源的循環,「師奶」自然也走不出,為另一半付出一切仆心仆命的命運。

類近涉及電視劇的歌詞題材,卻令我想起林夕寫給黃耀明的〈翡翠劇場〉──「用無敵旋律開餐 用肥皂長劇送飯 僭建這世界 替那恩怨聚散拍板 總有三角戀一番 總有子女去爭產 每晚有 剎那生老病 急轉彎 (轉眼間)」──夕爺的張愛玲口吻,不斷揶揄電視劇劇情的荒誕和對人釋放着的「毒素」。當然,林一峰在〈愛你枕邊暖〉畢竟要強調的是「家庭溫暖」,〈愛你枕邊暖〉由始至終也是一首「師奶頌」,無意對「師奶」和「師奶生活」作更深刻的思考。的確如此,「家庭」誠然是個人在社會上、世界上的最後依據。我們大概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到底是怎樣的一副模樣,可是我們都難以抗拒對「家庭溫暖」的想望和〈愛你枕邊暖〉所編織的溫馨好夢。

〈愛你枕邊暖〉

作曲:林一峰
填詞:林一峰
編曲:何秉舜@goomusic
監製:何秉舜@goomusic

超市減價起勢換印花慳得要慳
兩手三袋米從未手軟
今季新裝未如換套煲深得我心
玉手巧廚最懂得精算

衫褲洗哂晾完又摺
捽過窗口大門地板光潔洗我心
浴巾包著你柔順溫暖
執檯打掃敷臉電發
洗碗乾碗睡前換被單都不氣喘
第二朝醒來再上演一遍

飯我為你煮 湯我為你添
洗了大半天 我獨自在窗邊
家我為你守 數我為你睇
深諳電視劇發展 喜愛大團圓
儘管你有鼻鼾 仍愛你枕邊暖

飯我為你煮 湯我為你添
站了大半天 小腿粗了點
家我為你守 數我為你睇
深諳電視劇發展 喜愛大團圓
(儘管你有鼻鼾) 仍愛你枕邊暖

一見任劍輝 總有白雪仙
走過大半生 小玉有李十郎 (郭靖也有黃蓉)
不需這麼淒怨 只要你愛我未變遷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2。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重回那天那地──《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2010.11.03)



2010年《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重演,為進念繼2008年《臨川四夢湯顯祖》後,另一個與《萬曆十五年》交錯上演、同樣以明朝文化格局為底本的「崑曲.劇場」。《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由胡恩威執導、崑劇編劇高手張弘操刀,寫出了博采兩家之所長──以崑曲的唱辭和藝術特點,既談中國古典建築及其文化涵義,又涉及到明末亡國之君心路歷程──的進念「崑曲.劇場」。

《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的隱性文本,乃是趙廣超的文化建築著作《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適逢以此書為底本的《我的家在紫禁城》展覽在太古坊ArtisTree隆重登場,似乎同時為「遊城」帶來嶄新視角。其實,早於2009年由黃耀明參演的《大紫禁城》,進念已積極展示出對於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帝王宮殿建築群「大紫禁城」的興趣。2009年,《大紫禁城》畢竟要兼顧當代劇場表演和電子音樂的考慮,若干篇幅把「紫禁城遊記」之眼安排在黃耀明飾演的燕子身上,還有現代感十足的《大紫禁城》主題曲〈飛飛飛〉,使得《大紫禁城》儼如一齣夾雜了崑曲元素的真人演出MV。

《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反其道而行,採取相對純粹的「崑曲.劇場」表演策略──崑劇編劇張弘參考了趙廣超《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捨棄了平面敘述的歷史書寫,藉崇禎這亡國之君的感情和視角,回溯性審視「大紫禁城」的古建築美學及空間哲學,並側寫中國最後一個漢族皇朝滅亡一刻的故事。《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的時空凝定於崇禎帝直奔煤山的一刻,崇禎遇見明成祖永樂年間的建宮木匠幽靈蒯祥。全劇便由蒯祥為崇禎帝領路及細述紫禁城所蘊含的典章制度和歷史文化。

《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的舞台裝置以簡約為本,再加上胡恩威的「舞台簽名式」──在儼如手提電腦式九十度矗立的舞台一角,放置了點燃了的古銅色香爐一座。這裡,的確把《臨川四夢湯顯祖》舞台上相同位置的「現代透明玻璃大花瓶+血紅色大玫瑰」所象徵着的現代意識,一轉而為沉重綿長的歷史象徵(香爐)。值得注意的,還有與木匠幽靈蒯祥闡述「大紫禁城」建築理念的同時,舞台投影屏幕即時出現「天圓地方」、「九五之尊」的建築擬象,鳥瞰式加上色彩的瞬間變換,具象化了「大紫禁城」對天人關係、陰陽五行和宗法禮制的布局設計。

想當然的是,如果《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單純從紫禁城的神聖軸線(南北)、午門一直逐點逐點依書直說到神武門,自是趣味有欠。因此編劇張弘也少不免要把冷笑話鋪陳一番,從陰陽之說扯到帝主後宮佳麗三千、太監只算半個男人之類的笑位;還有從宮門上釘子數目暗合大易之數,笑言宮門的釘子原是要造來給人「碰」的,所以才有「碰釘子」之說云云。的確如此,作為嚴肅地談中華古建築文化和歷史情懷的《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無疑是凝定沉重的表演課題。聲光化電、插科打諢理所當然是配菜,當中由石小梅扮演的崇禎帝,所表現出「遊便是祭,祭便是遊」,才是全劇副題「崇禎祭遊紫禁城」的神韻精髓所在。

編劇張弘在場刊中透露,為《紫禁城遊記》設計敘事視角時,首先想到明成祖朱棣,再想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最後敲定明末亡國之君明思宗崇禎帝。《紫禁城遊記》必須找到一個對「大紫禁城」的歷史和血緣有感情的人,才是「遊祭-祭遊」(普通話諧音:「遊記-記遊」)中對的敘事者。而壓在台板上的石小梅,演活了一個既憂傷迷茫慚愧自憐,又沉緬在先祖歷史背影中的崇禎帝,甚至渾忘妻子兒女已然死去的情狀。最後,舞台上垂下巨型自縊白綾一縷,紅光投入一瞬,崇禎帝惘然泛淚。末段,唱辭把崇禎的境遇與「大紫禁城」歷盡的興亡多變互為主體作結,結構緊緻言外有意──「三尺白綾送終場,半樹枯槐弔君王,萬古塵埃殘畫稿,紫禁宮闕閱興亡」。

筆者在年前談《臨川四夢湯顯祖》時,曾謂「當擅於演唱《臨川四夢》的專業崑曲演員已經在手,真正考驗導演眼光反而是如何組織故事框架。」《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成功找到「崑曲.劇場」和胡恩威的折衷──建築是胡恩威的老本行,並曾揚言「相信建築可以改變世界」──《崇禎祭遊紫禁城.紫禁城遊記》在胡氏對建築的敏感度之上,揉合了趙廣超《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的專業研究、崑劇編劇高手張弘的巧思、崑劇翹楚石小梅的細膩演繹。在蒯祥的指引下,重新審視「大紫禁城」的建造意念,完成了別家、去國、辭祖、祭宮的,還有重回那天那地、見證(告別漢族帝主治下中華帝國的)最後儀式的你我他。



原載於《信報》文化版,頁48。

《詞話詩說》--葉問風中轉(2010.11.02)













詞壇鬼才林敏驄可說是八十年代最受爭議的詞人。林敏驄的情詞如寫給譚詠麟的〈幻影〉、〈愛在深秋〉、〈愛的根源〉感人至深,充滿了語言實驗的張國榮〈少女心事〉、〈無心睡眠〉、〈戀愛交叉〉和梅艷芳〈夢伴〉等的遣詞造句,往往不按理出牌,其中〈少女心事〉「眉毛裡濃濃似飽滿的心」儼如填塞音符的文字試驗,琅琅上口之餘摸不着頭腦者甚眾。明擺着要「無厘頭」到極致的鍾鎮濤〈香腸蚊帳機關槍〉、〈非洲黑森林寫真集一日遊〉,迹近失控脫軌,流於瘋瘋顛顛。即使如此,林敏驄卻是香港詞壇奇想澎湃的一位獨特詞人,縱然在九十年代後漸見減產,林敏驄在2010年的翩然出山卻令人充滿期待。

陳奕迅的全新EP《Taste the Atmosphere》,大有在林夕黃偉文以外另闢蹊徑之意。《Taste the Atmosphere》分別邀得劉諾生、周禮茂、因葵、潘源良和林敏驄等資深詞人助陣,其中充滿搞笑意味的〈葉問風中轉〉就是出自林敏驄之手。〈葉問風中轉〉歌名一出,很自然會被為是「食住葉問條水」的噱頭之作。的確如此,從〈葉問風中轉〉開首的林敏驄陳奕迅對話,可知「肥仔」陳奕迅正向林敏驄飾演的「葉師父」拜師──「葉師父,可唔可以收我為徒?」「黐線!駛開啦肥仔!!」「唔得?冇嘢呀嗎?!」──類似的爆笑對話,明顯是林敏驄在九十年代跟曾志偉合作電視節目《冇有線電台》中,無厘頭對白的搬演。同時,這也將〈葉問風中轉〉情境化地鎖定為一名肥小子要與「葉師父」糾纏不休的滑稽場面。

於是,〈葉問風中轉〉的開首出現了徒兒和師父兩把聲音,肥小子描述自己學師點滴,也不忘抒發自己對詠春的嚮往──「遇師公遞熱茶 情願來為師父淋花 詠春威力無窮 如練成其他不用怕 木樁不是木頭 游刃如情感的木瓜 蛋撻雖是彈牙 其實係師公食架…. 遇宗師遞熱茶 平日來為師父通淋巴 詠春威力無窮 如練成其它不用怕 內心怎亂如麻 情願如情感的傻瓜 練功不練內容 其後來混身都是痛…」「遇宗師遞熱茶」、「為師父淋花」,自是傳統拜師學藝橋段中的常見場面。然而,整段肥小子的自述,其實大有林敏驄拼湊字詞、順口惹笑卻難懂的獨特詞風。「平日來為師父通淋巴」固然是現代笑料,費解句式如「木樁不是木頭 游刃如情感的木瓜」,斷句大概是「游刃如情感/的木瓜」,而非「游刃如/情感的木瓜」。那麼,究竟「游刃如情感/的木瓜」所指為何?實在百思不得其解。

〈葉問風中轉〉同時夾雜「葉師父」教功夫的動作口訣──「右手伸直…雙掌平推…雙腿下垂…唔准抽水…再嚟!」唸唸有詞之間,「葉師父」卻順勢唸出1083式罐頭聲音「1234567876543210 請記住我電話號碼 唔該」。就是這樣半瘋不癲的「亂講野」狀態,「BaLaBaLa風中轉吧…黐手黐根黐花花 BaLaBaLa 師父責罵 葉問話我好到家 葉問問我食唔食蝦 葉問話你先跳ChaCha 葉問問我食唔食瓜 葉問話睇得好化 葉問鬧我大條道理 葉問話我骨格精奇 葉問問我去邊恕做 Gym 葉問在風中打轉」──副歌儼如夢囈,似乎在現實生活中給「葉師父」責罵的肥小子,在幻想中卻每每給詠春大師葉問稱讚,葉問還叫他跳舞和食蝦,有講有笑,讓肥小子大感「葉問鬧我(就)大條道理」,現實中的「葉師父」罵他卻深深不忿。

參照過往林敏驄天馬行空的寫詞風格,〈葉問風中轉〉也未必有着嚴密的佈局,刻意把「肥小子與葉問」和「肥小子與葉師父」兩個虛虛實實的世界並置。說不定但求過癮好玩,便對當紅炸子雞「葉問」大造文章。不過,〈葉問風中轉〉最後「獎門人」式饒舌唱詞(RAP)的確又相當林敏驄──「葉問,你是我的靈魂,葉問,咪再成日閉目養神…你成日著長衫,我都有時著裙,葉問,你嘅日子已經來臨…」當然,〈葉問風中轉〉還有一個隱形的互文對象,那就是林振強寫給周潤發的〈飛砂風中轉〉。發哥〈飛砂風中轉〉那種「麻甩佬亂講嘢」又帶點人生感悟的滑稽懺悔,或許沒想到今天會與〈葉問風中轉〉這個傻憨肥小子相映成趣呢。


〈葉問風中轉〉

作曲:Eric Kwok
填詞:林敏驄
編曲:蘇德華.
監製:Joseph Ip

「葉師父,可唔可以收我為徒?」 
「黐線!駛開啦肥仔!!」 
「唔得?冇嘢呀嗎?!」 

遇師公遞熱茶 情願來為師父淋花 
詠春威力無窮 如練成其他不用怕 

木樁不是木頭 游刃如情感的木瓜 
蛋撻雖是彈牙 其實係師公食架 

Ba La Ba La 風中轉吧 Ba La Ba La 出手啦 
Ba La Ba La 出手砌吧 葉問話武術如浪花 

Ba La Ba La 師父訓話 Ba La Ba La 玩玩吓 
Ba La Ba La 師父責罵 葉問話我好鬼馬 

[右手伸直… 雙掌平推… 
雙腿下垂… 唔准抽水… 再嚟!] 

遇宗師遞熱茶 平日來為師父通淋巴 
詠春威力無窮 如練成其它不用怕 

內心怎亂如麻 情願如情感的傻瓜 
練功不練內容 其後來混身都是痛 

Ba La Ba La 風中轉吧 Ba La Ba La 玩玩吓 
Ba La Ba La 出手砌吧 葉問話武術如畫畫 

Ba La Ba La 身體向下 黐手黐根黐花花 
Ba La Ba La 師父責罵 葉問話我好到家 

葉問問我食唔食蝦 葉問話你先跳 Cha Cha 
葉問問我食唔食瓜 葉問話睇得好化 

Ba La Ba La 彷佛見著 彷佛真的師公出馬 
幅相彷佛師公媽媽 葉問話:「吓?唔係呀化?」 

[1234 5678 7654 3210 請記住我電話號碼 唔該] 

Ba La Ba La 風中轉吧 Ba La Ba La 玩玩吓 
Ba La Ba La 出手砌吧 葉問話武術如畫畫 

Ba La Ba La 身體向下 黐手黐身黐脾罅 
Ba La Ba La 師父責罵 葉問話我好到家 

葉問問我食唔食蝦 葉問話你先跳 Cha Cha 
葉問問我食唔食瓜 葉問話睇得好化 

葉問鬧我大條道理 葉問話我骨格精奇 
葉問問我去邊恕做 Gym 葉問在風中打轉 

Rap : 
[葉問,你是我的靈魂,葉問,咪再成日閉目養神 
我個名叫做Eason你瘦過條藤我就有啲肥屯屯 
你成日著長衫,我都有時著裙,葉問,你嘅日子已經來臨 
你家陣紅到發紫我要做埋你嗰management 
你有冇出過閃卡,有冇出過攬枕? 
我話比武招親,你話當我抅痕 
我想你教我武功你又話對牛彈琴 
咁多部戲你都有份睇到我溫溫燉燉 
葉問,我一見你我就會手震, 
葉問,你一見我就頭痕, 
葉問,我已經長大成人, 
葉問,你好嗱嗱林教我用張摺櫈, 
我帶你上獎門人,李小龍個龍呀, 
葉問個問…葉問你做乜揸住我條橡筋?喂喂喂,葉問,做乜咁快走人呀?]

原載於《文匯報》副刊文匯園,頁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