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

《敢觀舞台》──跨文化智庫 (2018.11.10)


去年12月,「香港文化帶路會議2017」包攬四城文化人,討論亞洲地區的文化交流。2018進念、二十面體再接再厲,積極探索香港發展「亞洲文化智庫」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香港改善文化政策、開展文化智庫的研究之先,除了需要更多實踐型文化智庫協助政府及有關機構,發展創新文化政策,發掘、培育下一代具視野的藝文人才,和他們織就的文化網絡,尤為重要。剛於10月中旬完成的「香港帶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8」雖說只是短短兩天,在籌備上卻較之前一年更有想法,主要在三個層次上為「亞洲文化智庫」作準備。 

首先是第一層次。早於2018七月份,進念以香港藝術文化交流人才為前提的培育計畫「文化智庫考察及工作坊」開展,招募十位分別為獨立文化人及九大藝團、政府藝文部門的藝術行政人員,在九月初參與為期七天的「帶路城市文化考察團」,赴吉隆坡和檳城訪問當地智庫組織、其發展項目及馬來西亞各文化機構,了解亞洲最新藝術文化發展和智庫工作;建立網絡,為拓展未來項目合作,播下種子。考察團成員完成訪問後,須出席多個主題講座、帶路藝術大師班及撰寫文化智庫研究報告,透過出訪大馬多個文化組織,進行兩地性質類近組織的比較研究,分析資源比例、營運透明度、人才培育理念及決策過程等。 

第二個層次則是組織星加坡、北京、上海、深圳、台北、高雄、台南、香港、澳門等地的十五位青年亞洲研究員,集思智庫如何影響文化政策的多個面向,包括資助、教育、研究、法律、人才、基礎設施、與大學之間的合作。他們不但圍繞自身所處的城市、所關心的藝文發展課題、以所屬文化組織為立足點出發,各自發表一篇與大學/基金會/人才培育/文化交流有關的論文,亦需事先就着進念藝術總監榮念曾所提出的八個關於智庫的文化問題(按: 基金會、大灣區城市、大學教育、歐亞文化交流、博物館發展、港滬關係、中國50個文化藝術中心及東盟問題),詳述見解,雙語刊於場刊。他們也於會議前一周抵港,分組提出四個具體的「雙城或多城交流方案」,在「香港帶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8」上正式發表。 

第三層次亦是最重要部分,即是主題為「文化智庫」、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舉辦的「香港帶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8」(10月19–20日)。兩天會議中,歐美、亞太區、大中華地區的專家、學者、藝術家、智庫單位,分別從(1)官方文化機構及行政機關、(2)文化基金會、(3)大學、研究組織及智庫、(4)文化藝術服務機構及前線藝術團體,探討如何共同發展一帶一路文化智庫。其中官方文化機構及行政機關組別,探討如何支援制定和執行文化發展的政策,以及促進亞洲跨文化帶路智庫的成立。大學、研究組織及智庫組別,討論如何推動文化藝術及藝術教育的發展。文化前線組織組別,談長期研究文化前線組織籌辦推動文化發展的活動和培訓視野的文化交流人才。大會並安排與會者於會後,觀摩日惹、金邊、上海及台北的帶路藝術家演出。 

「香港帶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8」中,芸芸與會者所代表的組織,以馬來西亞Think City最接近城市文化智庫的雛型。於2009 年由馬來西亞政府國庫控股成立,專注歷史名城重建。以社區主導、合作共贏的方針活化檳城喬治市的焦點項目,取得豐碩成果。不單與當地及國家機構建立了良好關係,更開啟了與當地及國際夥伴合作窗戶。時至今日,Think City 致力與地方政府、社區組織、私營機構及全球專家,攜手試驗、策劃及執行城市活化項目。Think City 的合作夥伴包括:亞洲航空基金、花旗集團基金、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英國文化協會、法國文化協會等。 

儘管香港的文化背景與大馬不盡相同,「亞洲文化智庫」的規模和組織架構,亦比「地方文化智庫」的考慮不一樣。在這個文化背景下,香港作為亞洲的一個國際城市,不妨因應特有條件,朝向未來「亞洲文化智庫」先行者角色發展。文化交流上,成立綜合表演中心或研究中心,促進香港以至海外其他藝團及場地的網路關係、創作發展、人才培育、社會參與。此外,特別需要開發研究、館藏、教育及開拓、扶植香港文化藝術品牌、擴闊政策背後的思考深廣度和人文精神,才是在「亞洲文化智庫」發展上首先要做的功課。目前「亞洲文化智庫」的推動,以至香港文化發展遭遇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明顯在於既有「組織」之機制和營運的檢視與改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社科院與上海戲劇學院研究中心,已然在不同規模上開展了有關的「智庫」工作。因此,我們一方面既要評估現有文化「組織」的機制和營運,另一方面,也不妨進一步由視野、結構、管治、營運,設想如何建立一個以香港及亞洲文化交流為本位的「智庫」。從理念到實踐長路漫漫,「香港帶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8」為未來的()文化智庫」邁出了先行者的一步。


原載於《文匯報》文化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