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

《敢觀舞台》──劇場與電影拍拖——林奕華的四堂電影課 (2021.01.23)

 

Now TV MOViE MOViE自選頻道,於2020年十二月開始推出「和電影拍拖」全新電影課堂系列,由香港劇場導演林奕華擔任主持,導賞四齣高水平歐亞電影。四集分別以不同主題因子,撮合不同年代、不同導演、不同風格的電影,每次串連兩部電影「拍拖」。第一輯以「永別與重逢」為題,先後配對西班牙著名導演艾慕杜華(Pedro Almodóvar)半自傳作品、安東尼奧班達拉斯(Antonio Banderas)首奪康城影帝之《萬千痛愛在一身》(PAIN AND GLORY)、日本國民母親樹木希林溫暖遺作《日日是好日》(EVERY DAY A GOOD DAY)、夏綠蒂藍萍(Charlotte Rampling)與湯葛特連(Tom Courtenay)齊奪柏林影展影帝影后寶座的《緣來他不夠愛我》(45 YEARS),以及法國新浪潮大師伊力盧馬(Eric Rohmer)「人間四季」之《冬天的故事》(A WINTER'S TALE)。這四部電影皆共同探索家庭和自我---《萬千痛愛在一身》談母子關係、電影()導演面對年華漸老和創作力衰退的窘境;《緣來他不夠愛我》揭露四十五載婚姻中妻子長坐(愛的)後備座的殘酷真相;《日日是好日》描繪年輕女性面對前路的困惑、結婚生子作為人生選擇的弔詭;《冬天的故事》更是心口有個勇字、為愛尋覓半生的愛情童話。

 

看似俗套的情節,四部電影年代地域各異,講故事的技法精采紛呈。穿梭其中,第一和第四集尤其韻味深長,都有艾慕杜華。艾慕杜華明顯是林奕華那杯茶,《萬千痛愛在一身》有着典型艾氏簽名式,色彩繽紛目眩神迷,然而,半自傳作品少了奇情多了溫柔諒解,fancy背後與眾生一樣面對生老病死,與家庭、與舊愛的淺深恩怨,最終都釋懷,笑一笑已蒼老。林奕華在第一集抽繹了《萬千痛愛在一身》和《緣來他不夠愛我》一段關係的所謂「夠好」(與否)。原來「夠好」(與否)與他人認同密切相關,「我」是否對他人有意義,往往是佇足天地之間的立足點。演好「我」的角色毋寧是創作的一種,能夠成為他人的繆思更是人生彩蛋。第四集抓住《萬千痛愛在一身》和《冬天的故事》的「戲中戲」這個傳統戲劇技法 (:如莎劇《王子復仇記》),所帶來「時間裡的時間」讓電影主人公從中開竅,揭示人類需要藝術的距離照見自身

 

所以將第一和第四集歸為一類,兩者都在談他人或藝術作為(自我)鏡像,第二和第三集卻是接受平凡人生後顯現的智慧。第二集剖析的《冬天的故事》和《日日是好日》,視點從女性角色出發,片中客觀時間更迭,審視兩名妙齡女子的決定和等待。找工作、等愛人最終都是眾裡尋覓心靈港灣,一朝如願以償是否就從此無愁無憂? 第三集的《日日是好日》和《緣來他不夠愛我》聊生活裡的「」。在漫長歲月裡,即使沒有戲劇化地愛上幾個人渣,人生若只如初見依然是永恒悲鳴。大部分朝夕相對的關係中(包括人與工作),不一定增添生命的深厚度,更多時候身心默默爬滿「」,厚厚的、麻痺的、揮之不去又偶有痛感的一種血肉相連的醜陋疙瘩。


林奕華與電影淵源深厚,九十年代已是第一代「香港同志電影節」的策展人。於劇場發展多年亦不時迸發電影閃光,楊德昌一一便是正在孕育的劇場嬰兒。「和電影拍拖」第一輯,林奕華曾歸納系列大約有六個面向:(一)置身電影圖書館、(二)入「讀」比較電影系、(三)當「電影騎師」、(四)在「時光隧道」與電影捉迷藏、(五)幫電影「做媒人」、(六)和電影拍拖。「和電影拍拖」的Double bill原是林奕華慣用的way of seeing,如他所迷醉的Netflix重頭劇THE CROWNVS國產宮鬥片《如懿傳》,還有在「非常林奕華」劇場裡被無數次再現的《紅樓夢VS張愛玲其人其書等等。

 

為什麼Double bill那麼有趣好玩? 大概是審美、ART SENSE到了一定水平是相通的,不拘於單一作品或某種特定藝術形式。當具備對「美」、「藝術」的敏感,就能穿透很多人和事,煉成「眼睛很毒」(:宮鬥片常用語)的「專業讀者」。無怪乎,「和電影拍拖」第一集戴定頭盔---影評人是什麼人便會看到怎樣的電影,影評就是影評人的自畫像。換句話說,「和電影拍拖」同樣是林奕華的自畫像,脫不掉「成長」和「自我探索」等林系劇場老命題---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re what you think, you are what you love


原載於《文匯報》文化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