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魏如萱-難為主流與非主流定分界(2012.06.20)



台灣獨立女歌手魏如萱(娃娃)本年初剛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完成首次個人大型演唱會,至少 3000 名粉絲擠爆現場。與此同時,娃娃發表於2011 年年底的《不允許哭泣的場合》,亦於月前獲選為 2011 年度台灣最佳獨立專輯第 2 名,排名僅次於獨立樂團 Tizzy Bac的《告密的心》。《不允許哭泣的場合》中的〈三個字〉,亦曾登上香港商業電台流行榜的三甲位置。遊走於主流與非主流之間,魏如萱一直如魚得水。

說起魏如萱,大部分觀眾都會用「娃娃很可愛哦」、「娃娃聲音很乾淨」來回應;如果聽過她的創作和歌聲,便會發現娃娃的確是一位非常獨特的台灣獨立女歌手。

娃娃由台北 Live House 演唱開始其獨立歌手生涯,唱遍大小河岸和海邊的卡夫卡等人文氣息濃厚的城市音樂空間。用娃娃的話來講,就是經歷過Live House 的磨煉和累積,不管到哪裏都可以開口唱歌。相對於香港獨立歌手,娃娃魏如萱還多了一重特別富音樂性的身份,就是電台DJ。「DJ 兼歌手」在台港或許不是一件新鮮事兒。80 年代尚未出道的黃耀明便是電台DJ,後來感慨與其選播歌曲不如自己來唱,才搖身一變成為香港主流音樂工業的傳奇歌手。


現時綫上的新生代香港歌手,由於流行音樂工業的計算和僵化,大概愈來愈難讓一人分飾兩角。對於自己多媒體人的角色,娃娃如是說:「當 DJ當然想要播自己喜愛的音樂,也要兼顧派台歌曲。想起來,台灣歌手兼任 DJ是很常見的,大歌手如黃韻玲就一直有自己的音樂節目,特別是台灣電台頻道比香港的要多很多。根據我個人有限的觀察,香港的電台節目似乎是聊天多於播放音樂。其實,我也不是專門要當DJ,只是大家好像蠻喜歡我講說話的方式和風格。從歌手的角度,當 DJ也可以凸顯自己的音樂喜好和取向,與聽眾有着一種隱形但微妙的互動。聽眾是廣大而神秘的,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一直是我一個人在講電話,只是空氣中沒人回應而已。」


買走你的不快樂

我笑說娃娃所言,像極了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中假裝講電話的寂寞少年。近年,獨立歌手出身的娃娃魏如萱,逐漸佔據「較主流」的位置,所獻唱的音樂類型和題材風格,在主流音樂中維持獨樹一幟的色彩。

從個人化的《甜蜜生活》(2007)、《時光倒流》(2008),到較易入屋的《泡泡》(2008)、《優雅的刺蝟》(2010),魏如萱坦言走過一段「DJ兼歌手」的心路歷程:「從前製作的歌曲都比較悶在自己的世界,就是《優雅的刺蝟》也有相當情緒化的一面。當 DJ後,反而比較需要通過說話,讓別人明白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有甚麼想法,比喻跟形容自然就慢慢多起來。這種自我表達的方式變成習慣後,社會就開始紀錄我,因此現在寫歌也希望與社會有更多的互動。如〈買你〉對我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實驗。當時發表〈買你〉時是單曲形式,純粹是看到有很多人不開心,又沒法跟別人傾訴。於是就在寫歌時忽發奇想:「要買走你的不快樂」,然後還要再問:「好不好?」我從沒想過,每次Live唱〈買你〉,都會令那麼多聽眾在台下淚流滿面。」


唱歌就像醃泡菜

如果看過魏如萱在台北 Legacy 的《不允許哭泣的場合》演唱會和去年年底香港「台灣月--海洋音樂祭」的演出,便完全可以感受到娃娃的 DJ功架,彷彿直接形塑出舞台上下的互動。那麼,魏如萱又怎樣看待自己獨立歌手的位置?

「我覺得唱歌就像醃泡菜,每處地方的水土、蔬菜、鹽巴都不一樣,醃製時候的處理也有所不同。在台灣,政府還蠻重視獨立音樂這一塊,而且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界綫也愈來愈模糊,獨立與否也愈來愈難下定義。就是有官方背景的金曲獎,也有比較多的另類得獎者,如操客家話或其他的原住民歌手,像獲獎的MATZKA 馬斯卡樂團,就用歌曲表達了很多原住民色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近年,台灣的歌唱選秀活動很火,但我一直不認為音樂性的東西,是可以用來比賽的。有時候,我認為indie 音樂就像有機蔬菜,在主流的菜市場中可以讓大家多一項選擇,主流與非主流是同步的、一起發生的。彼此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只是合力讓市場變大。」


魏如萱毫不諱言,在 2011 年的兩張大碟《在哪裡》和《不允許哭泣的場合》中,都主力要走不花巧、簡單質樸的音樂路綫。據筆者在香港的觀察,《不允許哭泣的場合》的〈脫光光〉大玩「怕黑」的潛台詞,令人會心微笑;《在哪裡》的〈香格里拉〉也成為不少香港聽眾、媒體朋友的心頭好。而在較早前的〈女人經痛時〉,更是娃娃本人的點子。魏如萱把對女性周期性不便的體驗,將鮮明的視覺效果帶入MV,加入大紅蓬裙大尾巴和裙內鑽出小女孩等魔幻情節,把娃娃飛揚的繆思表露無遺。似乎從魏如萱的發聲位置看來,無疑難為主流與非主流定分界 --獨立歌手,與其說是一種特立獨行的身份,毋寧說是一股堅持和無懼的精神力量。

原載於《香港經濟日報》文化版,頁C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