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我們都抑鬱了──談全劇場《極樂花園 E-GARDEN》(2010.07.19)



















憑藉在陳奕迅〈一絲不掛〉MV裏施展「翻雲覆雨手」一戰成名的沙畫藝術家海潮,其實是香港劇場的創意老手。海潮早年已參與不少香港劇場的重要演出,包括2002年的《盂蘭盆祭》系列等。2003年,海潮積極發展「海潮.淨.做愛系列」,發表了《我變態你完全變態》探討生死愛欲這重大課題的劇場作品。海潮以廿多幅的昆蟲繪圖為基礎,演變出「變態」的不同片段及表演藍圖。「海潮.淨.做愛系列」以「七年一度」的姿態,要把系列訂定在2003、2010、2017共十四年內創作完成。在強調快速熱炒即興的香港,把系列的一二三部曲之間的區隔以七年為劃分,本身已是非常「違反常識」的行為藝術。

《極樂花園 E-GARDEN》強調現場即興,是一齣要結合光、音、影、人的多媒體劇場。《極樂花園 E-GARDEN》把整個演出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屏幕上投影了模擬網絡資訊生活的畫面,如msn的對話形式、被稱為「火星語」的網絡語言、誇張逗趣的表情符號等。投影的最後一幕,更出現了手繪的「LOADING……」 定格,也就是我們在電腦登入中,常見儼如紅線不斷颰升的「溫度計」的模樣。旁邊還有文字說明──「在世界還沒有消失前,網絡世界都正走到末日的地步……」當網絡世界與生活不可分割,我們邁向末日的動作的確也正在「LOADING……」。由此可見,《極樂花園》的譯名被訂為E-GARDEN,也就是說,「極樂世界」就是慾望流動、不遮不掩、凡事皆有可能的網絡世界。

《極樂花園 E-GARDEN》第二部分是類近於「伊甸園+夜店」的場景。首先是海外藝術工作者藍美姬歌聲演繹不同風格的歌曲,作曲人陳詩諾現場演奏三角琴、口風琴等,歌曲創作人林永鏗結他及RAP彈奏演唱。三人的表演模式(主唱藍美姬居中)和場景昏暗如酒廊歌廳的格局,使觀眾猶如置身夜店之中、傾聽演唱人如泣如訴的歌聲。尤其是藍美姬一身超巨型傘裙、超級(假)巨乳、乳頭插上點燃了的蠟燭和巨型日式假髮等,使得《極樂花園 E-GARDEN》的核心部分,充滿了荒誕浮誇、魔幻現實的氣氛。

所以要先詳述這個「夜店」場景的布置和構思,主要是《極樂花園 E-GARDEN》試圖用後場「夜店」、前場「伊甸園」的模式來描述一種原始欲望的狀態。當「夜店」部分的樂隊演唱/奏出不同風格的音樂,理論上,前場由十三人組成的「伊甸園」舞群,便隨之即興跳出不同舞步和動作,使得前後場互相呼應。而在約一個半小時的篇幅中,「夜店樂隊」先後奏演唱/奏出哀怨、慵懶、暴烈、冰涼和抒情五種歌曲;「伊甸園舞者」一律身穿象牙色、具古希臘風格的服裝扭動身體。或二人為一組纏綿互吻、或三人成小組往牆上攀爬,亦有個人獨立地板動作如街舞,展現肢體的力量化語言。及至「夜店樂隊」唱至抒情部分,「伊甸園舞者」全部退去,「樂隊」的林永鏗和巨裙巨乳的藍美姬走出「夜店」,黑盒劇場的幕牆終於打開,二人手牽手沒入黑暗之中。

最後,也就是《極樂花園 E-GARDEN》第三部分,十三位「伊甸園舞者」輪番舞動出場,和巨型投影一同「真情告白」。內容大致是「伊甸園舞者」以真身的角度,講述自己死前要說的話,似要配合《極樂花園 E-GARDEN》所要觸及的快感、末世、(線上)死亡交織的(電子遊戲)世界,極力炮製凝聚一系列由對死亡恐懼產生的末世觀。

作為劇場觀眾,對於《極樂花園 E-GARDEN》的模擬網絡生活的「全劇小序」,大都覺得過癮有趣,活現了新生代社交、溝通、抒情的形式與內容;全劇核心的「伊甸園+夜店」亦構思新穎。關鍵是當觀眾沉醉於「夜店樂隊」所吟唱的哀怨、慵懶、暴烈、冰涼和抒情的五種情緒時,前場「伊甸園舞者」的即興動作和節奏,卻每每與樂曲格格不入。《極樂花園 E-GARDEN》恍如「一個場面、各自表述」──慵懶音樂中有人突然攀牆,冰涼情緒中又夾雜HIP HOP動作….。

即使《極樂花園 E-GARDEN》想要對電腦遊戲的虛擬世界、迷惑人心的黑洞,作出較魔幻迷離的發揮;《極樂花園 E-GARDEN》演至林永鏗和藍美姬走出「夜店」、牽手沒入黑暗之中,概念化的劇場設計已相當完整。末段十三位「伊甸園舞者」輪番真情告白似是蛇足。長達半小時的含淚告別、喋喋不休,嚴重打散了林永鏗和藍美姬消失後所營造出的餘音裊裊。當然,觀眾比誰都明白,在社會都抑鬱化的時代,我們多麼需要「真人騷」。「真人騷」讓我們都合理地抑鬱,在黑盒劇場中默默流淚,來哀悼現實人生的種種遺憾。可是,我還是情願把一切停留在藍美姬消失之前、最後回首與觀眾揮手瀟灑道別的一瞬──那一剎,遠勝千言萬語。


原載於《信報》文化版,頁43。

沒有留言: